佛教智慧与企业长盛之道系列课程之:企业家心戒(第三版)
	第一章:管理无定式 
	  香严智闲禅师。
	  每一个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传奇故事。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
	  微软与苹果之异同。
	  “棱镜门”事件的思考。
	  法不可说:
	  《楞严经》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佛说法四十九年,涅槃时却道一字未说。谁云佛有说法,即是谤佛。
	  无德禅师家风。
	  庞蕴居士。
	  鸟窠禅师与会通小和尚。
	第二章:安心 
	  慧可安心。
	  何谓心?烦恼心和清净心。
	  自净其心:分别即魔,忘机即佛。
	  《维摩经》云:“随其心静则国土净。”
	  企业管理者的种种困惑皆因心起。
	  佛法即心法:
	  万法唯心造。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书·大禹漠》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李宁公司:躁动不安的世界。
	  佛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第三章:坐禅与行禅
	  六祖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稻盛和夫和王石:
	  稻盛和夫拯救日航。
	  稻盛和夫主要著作:《稻盛和夫自传》;《人为什么活着》;《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拯救人类的哲学》;《企业家成功之道》;《敬天爱人》;《提高心性,拓展经营》;《活法1、2、3、4、》《阿米巴经营》; 《创造高收益 壹、贰、叁》。
	  王石:登山起源于瘫痪的威胁。
	  王石用行动重新诠释了登山的涵义;登山又成就了万科。
	  稻盛和夫和王石之同异。
	第四章:以戒为师
	  何谓戒?防非止恶谓戒。
	  《遗教经》载佛言:“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间一切善法,皆以戒学为根本,戒本立,始得气定神清,光明正大,而精神智慧充沛,源源不绝。
	  持戒第一优婆离的故事。
	  八关斋戒。
	  “戒”在企业是什么?
	  制度之戒。
	  巴顿将军的故事。
	  文化之戒。
	  北京同仁堂文化:
	  安然文化:“只要成功,不要诚实。”
	  沃尔玛为何在美国被称“魔鬼” ?
	  弘一法师守戒十训
	第五章:贴近众生 
	  古时佛教僧侣为何要沿街托钵化缘?
	  今日“化缘”的含义。
	  戴明:顾客是生产线上重要的部分。
	  莱维特说:产品导向而非顾客导向,是许多公司失败和行业衰退的根源。
	  星巴克的教训。
	  鲍勃·塔卡斯:满足顾客十戒
	  与众生同处,方能济度众生。
	  戴尔电脑的困顿和失落。
	第六章:平常心是道
	  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平凡无圣。”
	  六祖慧能:“心平何劳持戒。”
	  大珠慧海禅师。
	  重话三一重工本部搬迁北京。
	  有平常心才能做大事。
	  孔子二三事。
	  苏东坡:八风吹不动。寸丝不挂。
	  你的平常心是什么?
	  迷雾之中看海尔。
	  迈克尔·波特:“战略的实质其实就是确定什么可以不做。”
	  修习平常心,安住于当下,即可挖掘出智慧的高潜能。
	  禅语:“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第七章:心戒即菩萨戒
	  心戒释义: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 《楞严经》:“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身不妄动,戒心不妄想。
	  稻盛和夫:人心比什么都重要。
	  张忠谋:正视所缺,懂得怜恤。
	  企业家如何行持“心戒”。
	  结语:企业家的终极追求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
	  知止然后能行。
	  庄子的“心斋”。
	  心戒总持一切。
	  以慈悲心做人,用菩萨心做事,出世之心行入世之行,把工作场当作道场,普济众生,自度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