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8D报告要领及其运用实务
	一、 8D方法的步骤简介二、 问题思考程序三、 问题的结构四、 传统的问题解决依据五、 事的问题与解决六、 团队的定义七、 达成共识的关键因素
	八、 问题思考具有五种能力九、 五阶段问题解决流程
	十、8D报告的八大步骤以及8D撰写要领
	 1.D0阶段 改善主题选定(现象)小组成立与目标设定
	  1.1报告撰写要点;
	   1.1.1改善小组中成员的部门职称以及在8D改善小组中的角色及任务分配
	1.1.2改善小组中成员的联系方式(手机号码、邮箱地址)
	1.1.3改善小组的成员有必要时可以邀请外部专家顾问参加
	 2.D1阶段 问题定义及执行及验证暂时防堵措施
	  2.1报告撰写要点;
	2.1.1问题的定义描述时要把握5W2H原则
	2.1.2执行及验证暂时防堵措施时要考虑:
	 1)未发生:筛选
	 2)发生中:围堵
	3)已发生:追溯
	 3.D2阶段 现状分析(问题细部描述)
	3.1报告撰写要点;
	3.1.1现状把握必须严格按照“三现原则”执行,才能真正掌握现状
	3.1.2要有效利用层别法设计查检表收集数据
	3.1.3问题描述必须应用5W2H原则对问题精准的描述
	 4.D3/D4阶段 初步原因分析与暂时对策拟定,实施真因分析与验证真因
	4.1报告撰写要点;
	4.1.1原因分析要利用:脑力风暴原则、5Why追根究底追查真因原则;要利用各种QC七大手法,例如鱼骨图、关联图等手法去追查真因,同时要利用消去法、散布图法验证真因。
	 5.D5阶段 列出选定的对策及验证永久对策
	5.1报告撰写要点;
	5.1.1再发防止改善对策必须合乎以下原则:
	 1)5W2H
	 2)治本
	 3)以数值化描述对策
	 4)要活用防错法(愚巧法
	5.1.2改善对策要做经济性、可行性、紧迫性的评估
	5.1.3除了提出最佳对策,还要考虑次佳对策
	5.1.4改善对策必须要有明确的负责人及预计试行期间
	 6.D6阶段 执行永久对策及效果确认
	6.1报告撰写要点;
	6.1.1对策执行时要有权责人负责追踪改善效果
	6.1.2对策执行的效果确认要利用改善前、中、后效果确认推移图及柱状图及柏拉图做改善前、中、后的效果对比。
	6.1.3效果确认时要考虑利用层别法做效果确认的对比。
	 7.D7阶段 防止再发及标准化
	7.1报告撰写要点;
	7.1.1防止再发要将有效的改善对策建立标准作业程序文件及标准作业指导书
	7.1.2以上改善对策之标准作业程序文件及标准作业指导书必须纳入标准文件名称、编号及版本版次的管理。
	 8.D8阶段 认知与残余潜在问题
	8.1报告撰写要点;
	8.1.1每次改善结束时必须检讨改善的心得体验分享改善的体会
	8.1.2对于改善所残余潜在问题也要详细说明以利于有关人员追踪持续改善
	8.1.3要将8D的改善历程及改善成果,整理成8D改善报告书或PPT,必要时举行8D改善成果报告会
	
	十一、8D范例及案例演练
	十二、8D运作实务问题研讨
	十三、结语(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