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史课介绍】: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四史”重要组成部分。“四史”内容各有侧重,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学习“四史”,有助于树立正确历史观,坚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历史之光照亮未来,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掌握历史规律:中国走上社会道路,是历史毕的必然现实的选择。
	━━━━━━━━━━━━━━━━━━━━━━━━━━━━━━━━━━━━━
	【课程对象】: 党员干部培训、企事业专题党日活动安排、党的各级组织集体学习
	━━━━━━━━━━━━━━━━━━━━━━━━━━━━━━━━━━━━━
	【授课形式】:讲授 微案例 答疑  
	━━━━━━━━━━━━━━━━━━━━━━━━━━━━━━━━━━━━━
	【课程目标】
	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锻炼党性,以更好地开展工作、解决现实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对待国家历史
	正确把握历史主流
	善于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
	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
	【授课特点】:
	1、党课落地:探寻党史对现实工作的指导和启发意义,并结合swot分析、管理学二八原则、时间管理工具、岗位介绍和工作职责描述(JD--Job Description缩写)、目标分解工具等,做到“党课落地”。
	2、淬炼经验。历史从未走远,正以巨大惯性扑面而来。通过历史事件,淬炼经验指导现实工作。
	━━━━━━━━━━━━━━━━━━━━━━━━━━━━━━━━━━━━━
	【讲师特点】:
	1)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从事党课理论、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等教学。
	2)职业培训师。善于根据成人听课特点、党课课程讲授技巧等,演绎知识要点,精彩解析党史,分析现行政策历史沿袭,提升学员理论素养,夯实党课学习效果。
	讲政治,“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课程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讲实际,党课贴近工作实际,用身边的事阐述逻辑观点,感同身受有顿悟。
	有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在愉悦中领会课程的要点,没有困意和乏味。
	有道理,潜移默化提升效果,避免常见的机械乏味授课,落地效果较明显。
	━━━━━━━━━━━━━━━━━━━━━━━━━━━━━━━━━━━━━
	开篇:对错误观点罗列和批驳
	问题思考:
	1、社会主义是无源之水?
	2、社会主义是历史的误会?
	3、中国社会主义是领袖人物头脑发热的结果?
	4、中国搞社会主义搞早了?
	5、三大改造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6、中国社会发展没有经历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需要“补课”?
	━━━━━━━━━━━━━━━━━━━━━━━━━━━━━━━━━━━━━
	第一讲:美好憧憬: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缺乏实现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或者空想的学说。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2、16到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3、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历史地位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
	2、历史地位
	3、难以避免的局限性
	第二讲:壮丽日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物质基础、阶级基础、思想来源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良好教育 理论研究 实践探索
	3、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1、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迅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1848年欧洲大革命后形成若干新认识
	3、巴黎公社革命后进行总结
	4、马克思晚年的新思考和设想
	三、探究社会主义革命新策略
	1、马克思“跨越”理论的科学内涵
	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的伟大实践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科学社会主义史无前例的新课题
	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与苏联模式的浮沉
	1、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历史贡献
	2、苏联模式及影响
	3、大国迷失: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扭曲和背弃
	4、以史为鉴:苏联解体的教训
	三、20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风靡全球  凯歌行进:在20世纪40-60年代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
	2、艰难探索:20世纪60-80年代后期
	3、陷入低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第四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开创和发展
	一、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基因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绝对走不通
	3、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结果必然是社会主义
	4、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国际环境下的理性选择
	(1)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采取全面攻势
	(2)“一边到”政策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二、中国社会主义伟大革命的开展
	1、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方案构想形成:勾画出中国通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贡献
	三、基本经验:尊重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2、搞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核心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五讲:谱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一、开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1、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实现中国梦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契合
	3、实现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
	2、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新境界
	4、推动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开创新时代治国理政新格局
	1、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4、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提出的背景
	2、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3、历史贡献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
	第六讲:专题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考:为什么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底“特色“在哪里?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个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势
	四、中国“特色”内涵
	1、“特色”二字是相对于什么来讲?
	2、历史起点、制度设计、发展道路、指导思想、党的领导
	【历史的结论】
	1.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学说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