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课列表

“碳达峰”与“碳中和...

  • 课程简介
  • 课程大纲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应对策略

发布日期:2022-07-21

190

课程对象

企业全体员工

课程收益

老师介绍

徐军委

双碳/数字能源经济研...

常驻地址:北京
擅长领域:双碳、能源经济与碳排放、数字经济、企业战略管理等
详细介绍: Ø 腾讯大讲堂特约讲师 Ø 原中国移动省级金牌讲师 Ø 阿里巴巴b2b事业部特约讲师 Ø 曾自主创业礼品电商 Ø 原万科集团旗下互联网金...

相关内训课程推荐

相关公开课推荐

同类老师推荐

钱德乐

数字化创新/用户思维研究专 家

江后付

高科技行业洞察及战略规划

夏晓鸣

政企行业数字化建设/转型讲师

柏龙

资深营销战略大咖讲师

徐旻

商业模式研究专家

韩京伟

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战专 家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应对策略

发布日期:2022-07-21

190

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油、气为主、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因此,我国积极应对碳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20年9月22日,习 总 书 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的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本课程结合现阶段低碳技术,从能源供给、电网侧低碳等多方面阐述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路径和对策,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课程收益

● 解读双碳政策背景,增强政策理解能力;

● 掌握减碳技术,获得低碳生活、工作方法,实现低碳发展;

● 洞见实现双碳目标和愿景的具体路径;

● 熟悉各领域实现“双碳”的应对策略。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电力企业、能源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智能用电专职

课程方式:讲授 视频 案例 研讨等

课程风格:深度政策理解,源于电网实战;逻辑推理严密,案例丰富实用

课程大纲

导入:支付宝蚂蚁森林,每个人都能为减碳做贡献

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背景

视频:NASA全球CO2流动图

3.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

二、“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方案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碳达峰 碳中和”

2. 中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

三、2030和2060的六项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研讨:“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与“碳达峰”相比一样吗?

第一讲:目标一——能源供给侧低碳发展对策

视频:我国煤电节能减排全面提速扩围

一、低碳能源的概念与内涵

1. 高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2. 低碳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

3. 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二、能源碳排放的测算

三、我国能源低碳化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1. 我国能源低碳化路径

2. 我国能源低碳化对策

互动:将在工作中实施低碳化具体实践分享给大家(仅针对能源供给企业)

第二讲:目标二——工业企业低碳发展对策

一、低碳工业的相关概念

1. 低碳工业的特征

2. 高碳工业VS低碳工业

二、工业碳排放的测算

三、我国工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练习:结合自己所在的行业,估算一下企业上一年度的碳排放量

四、电网企业在工业领域低碳发展中的作用

1. 高能耗工业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对能效提升和节能改造有内驱力

2. 工业企业用能负荷需求量大,对节能改造有积极性

第三讲:目标四——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对策

一、国际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过程及现状

视频:拜登5月18日在福特公司的演讲

二、我国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特殊意义

1. 实现“双碳”的目标和愿景

2. 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3. 带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4. 对电网实现削峰填谷

三、国家扶持电动汽车产业的政策解读

四、电网企业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讲:目标五——电网侧低碳发展对策

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

1. 供电保障难度更高

2. 调节压力持续增大

3. 电网稳定特性发生重大变化

4. 配电网运行控制更加复杂

5. 二次系统的特性发生显著变化

6. 系统成本不断攀升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网企业的主要应对策略

1.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大清洁电力外送消纳力度

2. 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把分布式电源作为传统发电形式的重要补充

3.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体系,全方位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负荷调度能力

4. 在储能方面,储能作为灵活、快速的电力系统调节资源,可与变电站、新能源场站、新型负荷等联合运行

5. 推动电力系统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资源

6. 多措并举合理疏导系统成本

7. 发挥碳市场作用激发减排动力

三、电网侧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1. 持续提升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管控水平

2. 构建变电站污水“零排放”绿色生态体系

3. 创新研制一体化电网危废智能暂存舱

练习:我是电网的“卖碳翁”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名师免费定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