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人员深化对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技巧、方法、途径的认识,着力向大家介绍了看板管理、五现管理、劳动力平衡配置、PDCA循环、5W2H、OJT培训、TPM设备保全管理等生产现场管理技术、步骤和方法,并针对生产实际中出现的物料问题、人员问题、设备问题、生产交期问题、环境问题、质量问题等,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步骤和实战的操作方法。课程内容实战、解决方法简单,有效提升和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							
						
							
	**讲、现场管理概述
	1)企业经营的两大战场;
	2)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3)提升现场管理的认识;
	4)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现场管理的目标;
	1)企业管理的三大要件;①人员;②行为规范;③作业对象;
	2)现场管理的五个目标;
	3)优秀现场的六种状态;
	4)现场管理的理念方法; 五现理念:①现场;②现人;③现物;④现事;⑤现实。
	第二讲、生产现场分析;
	1、生产现场的构成:
	1)构成生产现场的5大要素; 
	2)现场存在的5大问题; 
	2、现场分析的内容;
	1)流程分析;
	2)布局分析;
	3)环境分析;
	4)作业分析;
	5)效率分析;
	3、现场分析的方法;
	1)5W2H方法; 
	4、现场改进的方法;
	1)人机料法环分析法;
	2)PDCA循环方法; 
	第三讲、现场环境管理;
	1、现场物品摆放管理;
	1)6S管理简介; 
	2)实施6S管理的要点; 
	3)推行“整理”工作的7个要点和8个方面; 
	4)推行“整顿”工作的6个要点;①分析现状;②确定场所;③确定方法;④确定位置;⑤定置放置的技巧; 
	5)推行“清扫”工作的4大要点; 
	6)推行“清洁”活动的九个步骤; 
	7)提升“素养”的工作4大要点; 
	8)安全。
	2、物料搬运管理;
	1)现场合理布局的5个原则; 
	2)不同搬运方法的实例介绍;
	3)实施科学搬运的5个原则; 
	4)降低搬运难度的三大对策,五个方法;
	5)实施定量包装、搬运;
	6)定量包装示意图。
	3、现场标识管理;
	1、防范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品的混淆;
	1)标识的种类、方法;
	2)半成品标识;
	3)模具标识;
	第四讲、现场人员管理;
	1、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1)实现生产线的劳动力平衡配置的方法;
	2)生产线平衡改善方法;
	3)作业方法上的改善;
	2)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点;
	5)OJT在岗
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6)OJT在岗培训的好处。 
	3、强化与员工的沟通;
	1)正确沟通的流程;
	2)消除产生隔阂的12个原因; 
	3)讲究沟通的方法;
	4)消除沟通的障碍;
	5)批评人要讲究方法;
	4、学会如何激励员工;
	①激励的五大理论;
	②激励员工的四大原则;
	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④激励员工的10个做法。 
	4、看板管理管理方法;
	1)看板管理的概念;
	①看板的定义;
	②看板的作用;
	③看板的种类;
	④各类看板示意图;
	2)看板生产的组织方式;
	①看板生产的组织流程;
	②看板生产流程示意图;
	③组织看板生产注意事项;
	第五讲、现场设备管理;
	(一)TPM设备管理的理念; 
	1)TPM问题的提出; 
	2)TPM设备保养的历史; 
	3)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的弊端;
	4)TPM设备管理的目标;
	5)设备维护管理体系;
	6)设备管理的八大支柱;
	7)实施TPM管理的好处。 
	(二)TPM设备管理的方法; 
	1)TPM的定义; 
	2)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
	3)TPM管理的8个支柱; 
	4)实施TPM的前期准备; 
	5)做好设备5S管理的六个要求; 
	(三)TPM设备管理的实施; 
	1)推展TPM活动的14个步骤; 
	2)实施TPM活动的措施、方法; 
	3)消灭设备不良的6个来源; 
	4)设备点检制的8个要求; 
	5)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6个技巧。 
	(四)进行人机平衡作业方法;
	1)人机平衡作业的定义、目的;
	2)人机平衡作业分析;
	3)推行人机作业的措施;
	4)平衡方法案例介绍;
	(五)加强设备防护管理,避免伤人事件;
	1)添置、改良夹具和治具;
	2)易损、老化工具及时更换;
	3)仪器仪表按时校准;
	第六讲、现场材料管理—均衡生产的实现; 
	1、现场物料的管理
	1、物料的管理;
	2、生产不均衡的几种表现;
	3、物料摆放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4、如何解决停工待料的问题;
	5、减少频繁换料的问题。
	2、现场呆废料的管理;
	1)何谓呆废料?
	2)呆料的预防和处理;
	3)废料的预防和处理。
	第七讲、现场质量管理;
	(一)质量策划
	1、消除质量管理上存在的认识误区;
	2)掌握质量管理的五大基本要领;
	3、分析产品质量不良的五大原因;
	1)设计;
	2)工艺;
	3)制造;
	4)人员;
	5)材料;
	4、健全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二)质量控制
	1、健全机构、选配人员、明确职责;
	2、完善七大质量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3、生产现场的品质控制;
	1)现场品质不良产生的原因;
	2)造成品质不良的原因;
	3)改善现场品质不良的五大措施;
	4、质量管理的四大稽核、监控制度;
	1)双岗制;
	2)签名制;
	3)复查制;
	4)追溯制;
	(三)质量改进
	1、建立质量管理例会制度;
	2、开好早、晚会,质量问题要天天讲;
	3、完善标识,避免各种混淆;
	4、做好质量各环节的分析;
	1)从业务流程上分析;
	2)从人机料法环侧七个方面分析;
	5、强化检验、做好现场质量监控;
	1)明确开工生产的两个前提;
	2)健全质量三检制;
	3)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4)做好特殊工序的检验;
	第八讲、生产交货期的管理
	(一)生产作业控制: 
	1、生产作业的准备;
	2、生产派工管理;
	3、生产交接班管理;
	(二)生产瓶颈的解决: 
	1、出现生产瓶颈的因素;
	2、生产瓶颈的解决;①生产进度;②物料供应;③工艺技术;④产品质量;
	(三)交货期保证管理: 
	1、交货期延误的原因;
	2、缩短交货期的方法;
	3、生产现场的改善措施;
	(四)生产异常的处理
	:1、何谓生产异常?
	2、生产异常产生的原因;
	3、生产异常责任的判定;
	4、生产异常解决的措施。
	第九讲、现场安全管理;
	1)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2)明确安全生产目标;
	4)事故重在预防的四个方面;
	5)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6)从源头上采取措施,防范事故发生的八大措施;
	7)完善检查、管理制度;
	8)制订应急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