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劳资关系 > 在大趋势下提升企业劳动争议处理与预防及应诉技巧的新思维
一、当前企业用工的背景
二、《劳动合同法》修改重点和具体内容知名解读
1. 新法下派遣方面临哪些管理风险、如何处理;
2. 直接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人事代理等多种用工形式的区别、利弊分析;
3. 新法下,用工单位是否还能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如何使用才合法;
4. 新法下使用非“临时性、替代性、辅助性”岗位对用工方会造成什么法律后果;
5. 用工单位连带责任的认定和风险转移;
6. 规章制度如何有效适用派遣员工;
7. 业务外包的劳动风险和责任如何避免。
三、《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解析与劳动争议风险预防
1.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怎么办?
2. 我国承认“双重劳动关系吗?”
3.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由谁来举证?
4.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达成的协议,怎样才算有效。
四、《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解析与劳动争议风险预防
1. 员工调入工龄是否连续?《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实施前后是否有所区别?
2. 有自主用工变更为劳务派遣,或反之,工龄是否连续?
3. 关联企业间的员工调动是否工龄承继?关联企业如何认定?
4. 未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否无效?劳动者要求履行应支付100%工资的补偿金?
5. 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方可免除竞业限制义务?单位不具有单方免除权?
6. 竞业限制补偿金可否在职期间提前支付或约定提前支付?
7. 默示变更劳动合同的方式,一月内提出异议单位变更合同无效?
8. 劳务派遣工如何执行民主程序?
9. 用人单位营业期限届满,终止合同是否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1. 用人单位是否可以不使用劳动部门的合同范本,自行拟定劳动合同文本?
2. 如果劳动者借故拖延或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如何应对?
3. 劳动合同期满,继续留用劳动者,但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是否也需支付两倍工资?
4.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在尚未用工期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支付经济补偿?
5. 在校学生与用人单位是否需要建立劳动关系?
6. 什么时候为佳时间,签署劳动合同?
7. 用人单位收购其他组织时,如何与被接收的员工签订、变更劳动合同?
8. 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继续聘用的,是继续签订劳动合同还是签订其他协议?
六、如何认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及有效调岗调薪?
1. 怎样理解“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调岗或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2. 法律上如何证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3. 如何制定岗位责任书?
4. 如何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调岗调薪?
5. 对绩效考核不合格员工,如何合法解除?
6. 实行末位淘汰制,以末位排名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日常中该如何做?
七、离职员工管理风险防范
1. 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无合适岗位安排”,该如何做,才避免案件败诉?
2. 企业“经济性裁员”,该如何操作?
3. 如何正确约定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协议?
4. 培训服务期未到期,而劳动合同到期,该如何处理?
5. 员工未提前30日通知企业即自行离职,是否构成劳动者违法解除?
6. 劳动合同到期后,没有办理终止手续,员工提出赔偿要求,企业该如何做?
7. 解除劳动合同前未通知及征求工会的意见,是否构成非法解除?
8. 如何书写《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才避免承担法律责任?
八、如何有效处理违纪员工
1. 如何应对劳动者欺诈应聘?
2. 如何有效收集员工违纪证据?
3. 如何有效进行违纪员工的处理?如何书写《违纪违规处分通知书》?
4. 如何有效防止劳动者不辞而别、无故旷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5. 如何界定“重大损害”,“重大损害”是否必须体现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九、劳动合同法下的规章制度、员工手册撰写技巧及风险控制
1. 企业规章制度的必备内容
2. 程序要件:平等协商程序
3. 工会与的地位与组建
4. 如何组建职工代表大会
5. 企业制度建设常见问题
6. 规章制度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后果
7. “人事制度” 的制订
十、工伤保险与企业不缴、欠缴工伤保险费的新风险
1. 员工缴纳了农村合作医疗,并且能够提供证明,企业能否规避购买社保?
2. 工伤的认定及如何理解工伤保险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是否有例外情形?
3. 企业能否追究工伤职工的过失赔偿责任?
4. 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受伤能认定为工伤吗?
5. 工伤职工超过规定医疗期如何处理?
6. 购买商业险,能否代替工伤保险?单位能用商业险赔偿职工工伤待遇吗?
7. 发生工伤后,企业能否与伤者私了?
8. 员工使用假身份证,社保拒赔,企业应怎样担责?
9. 工伤保险的各种待遇计发基数——“本人工资”是如何确定的?
十一、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应诉技巧
1. 立法宗旨
2. 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用工风险
3. 解决原则
4. 劳动争议协商处理要点
5. 劳动争议的分类
6. 集体劳动争议与团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