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管理 > 宏观形势 > 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解读及天津区位优势发展
课程背景:
十四五时期必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发展重塑的几年,一定会涌现一批黑马及独角兽企业,有一批城市、地区、企业将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所以我们要理解十四五规划的里程碑意义,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的重大趋势,认清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产业特征。我们秉持新发展理念,洞察新发展格局,把握新发展规律,厘清津城与滨城行业资源优势,合理的选择发展产业战略方向,进行有效的战略布局和投资。
根据规划,到202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大型研发及制造能力强大、产业链和供应链高端、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按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形成“两带集聚、双城优化、智谷升级、津滨联动”的区域产业空间结构,保障天津做为滨海明珠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本课程结合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解读天津区位优势和行业定位发展重心,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学员进行全面的分享。
课程时间:1天
课程大纲:
模块一:百年变局下,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解读
**单元: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新政策解读
1、宏观:经济发展“新常态”,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
2、微观:中美脱钩与产业转移,港口贸易出口转向进口拉动
3、中观:产业转型与升级双期叠加,机遇挑战并存
第二单元:“两新一重”建设——新基建万亿投资
1、新基建七大领域
2、新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3、天津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
模块二:聚焦天津七大支柱行业分析
一、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规模3000亿元
1、建成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空港园区:空港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北方**大的自贸区,高精尖500强企业云集。包括北部商务、金融和总部园区、中部的生态低密高端居住区以及南部的产业园区,新城空港新项目就坐落于中部低密高端生态居住区。
二、石油化工产业:产值规模13000亿元
1、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天津市石油化工产业将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从石油勘探开发到炼油、乙烯、化工完整的产业链条。届时,天津市将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三、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24500亿元
1、建成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天津市装备制造业未来10年将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突出大型、成套和精密方向,进一步拓宽产品领域,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设备、石化装备、造修船、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设备、水电设备、核电设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港口机械装备、农业机械装备为核心的十大成套装备,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四、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12000亿元 建成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未来10年,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将扩大集成电路、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片式元器件、显示器、数字视听等领域优势,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器件、高端通用芯片等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
五、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2000亿元
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未来10年将重点发展现代生物制药,巩固化学制药优势,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
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3400亿元
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大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天津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能源研发制造基地、国内**大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和以化工新材料为主的全国**大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七、轻纺工业:产值规模4700亿元
成为中国轻工业精品品牌基地。天津市的轻工业未来10年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培育扩大品牌优势,走绿色、安全、循环发展之路。
模块三:天津产业发展规划与区域六大定位
1、两带集聚
依托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临海先进制造产业带,着力发展海洋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2、双城优化
依托“津城”和“滨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鼓励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产业。“津城”核心区补“产业”功能,鼓励发展都市产业,避免产业空心化。
3、智谷升级
依托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产业升级,以海河教育园区为核心,打造“天津智谷”,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以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4、组团联动
以天津宝坻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宁河现代产业区、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市蓟州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整合联动周边若干园区,打造多个产业组团,形成承接北京、对接河北的重要支点,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围绕“1 3 4”重点产业,布局各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发展。
5、滨海新区
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等开发区为核心载体,集中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滨海新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保持在60%以上,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6、中心城区
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互联网、云计算、数字文化创意、工程设计服务等都市型产业,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区、高技术服务和都市产业聚集区。
模块四:大趋势: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
1、从总需求与总供给看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2、防止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3、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深刻变革
4、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来源
5、近年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拐点
6、中国经济将现“四大分化”
7、中国经济新体系与新时代中国经济新信号
8、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新趋势
汇总:互动答疑时间1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