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能源互联网可理解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和智能管理技术, 将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 分布式能量储存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新型电力网络、石油网络、天然气网络等能源节点互联起来, 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能量对等交换与共享网络。近一年来,伴随着美国未来学家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的出版,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概念在国内逐渐被炒热。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的里夫金在他的新书中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在经历**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互联网对能源行业带来的冲击。即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转变为智能化的分散式,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
“能源互联网”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巨大的“能源资产市场” (Market place),实现能源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个“市场”可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形成供需互动和交易,也可以让更多的低风险资本进入能源投资开发领域,并有效控制新能源投资的风险。
“能源互联网”还将实时匹配供需信息,整合分散需求,形成能源交易和需求响应。当每一个家庭都变成能源的消费者和供应者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交易电力,比如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当为电动汽车充放电的时候,因此本课题能源互联网成为现在炙手可热的培训课题之一。
课程收益:
了解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概况和形势
掌握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意义
理解能源互联网的体系架构
理解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理解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掌握能源互联网的实施路径
了解能源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能源行业、电力行业员工
课程方式:讲授 小组讨论 案例研讨
课程大纲
绪论: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概况以及提出的背景
**讲: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意义
一、为什么要建能源互联网?
1. 电网形态发生变化
案例分享:青海省新能源供电
2. 企业经营遇到瓶颈
案例分享:电力体制改革给电网企业带来的危与机
3. 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
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的崛起
二、互联网技术在能源行业的价值
1. 互联网的模式
1)以用户为中心
2)平台对接匹配
3)价值支付转变
4)生态战略
2. 电网与互联网融合的倍加效应
1)**对各要素的感知,提高供需匹配度, 有助于决策与控制
2)信息流物理流融合,结合业务流, 形成三流合一
3)形成价值链条的全程在线与** 优,实现价值形态的提升以及模式创新
3. 能源互联网的益处
1)全面感知
2)要素互联
3)信息共享
4)数据驱动
5)互联生态
讨论:互联网下,传统电力业务模式与新模式的变革
三、能源互联网所能解决电网中的问题
1. 解决电网形态发生变化的问题
1)增强电网灵活性
2)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2. 解决企业经营遇到的瓶颈问题
1)构建业务平台
2)整合竞争主体
3)培育产业生态
4)变革经营模式
3. 解决企业适应新经济形态的需求
1)从传统经济到互联网经济
2)从产品战略到平台战略
案例分析:
利用“调控云”和 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电网弹性智能调度运行控制难题
四、能源互联网在各方面的优化结果
1. 生产运行方面
案例:配网运行效率和供电能力分析
2. 电网安全方面
案例:关联分析、预测模型,实现配电台区重过载预警与风险评估
3. 规划管理方面
案例:城市电力地图
4. 资产管理方面
案例:资产全生命周期跟踪
五、能源互联网的愿景
1. 效率变革
2. 质量变革
3. 动力变革
第二讲:能源互联网概念
1.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2. 物联网的概念及演进
3.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作用与特征
1)连接的泛在化
2)终端智能化
3)数据的共享化
4)服务的平台化
5)泛在物联网架构-ACNET
4. 商业模式架构
5. 产业生态架构
案例分享:江苏某供电公司电力商业模式演化之路
讨论:能源互联网下基层服务新变化
第三讲: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六大技术
一、多目标优化技术
1. 生产:清洁化转变
2. 传输:成本**低
3. 消费:可靠、成本低
4. 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
案例分享: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技术革命
二、预测—预知—预置—自主技术
1. 发电预测
2. 负荷预测
案例分享:网源储荷均衡一体
三、能源转换技术
1. 能源转化
2. 能量汇集
3. 能量适配
四、智能感知技术
1. 先进感知
2. 边缘计算
3. 安全连接
4. 微源取能
视频分享:边缘计算的应用
五、储能技术
1. 主流储能技术介绍
2. 储能技术的优点与不足
3. 储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案例分享:青岛供电公司“三站合一”试点
六、平台技术
1. 大数据平台
2. 商业平台
3. 应用平台
七、能源互联网商业模式
1. 合作共享平台
2. 数据服务平台
3. 资源运营平台
案例分享:整合资源(电力大数据)后的利用
第四讲:能源互联网的实施路径
一、支撑体系建设
1. AI-人工智能
1)构建电力人工智能主体大脑部
2)建立基本的人工智能中间件
3)构建全景全域的全面数据感知
2. Cloud-云平台
二、信息通信需求
1. 网络架构
2. 骨干通信网及网络架构
3. 配电通信网及网络架构
4. 终端接入网及网络架构
5. 电力通导遥一体化信息网络
1)发射电力卫星
2)边缘计算
3)Terminal-智能感知
6. 行动路线
三、能源互联网对电网的促进作用
1. 技术变革
2. 经营模式变革
3. 业务模式变革
四、做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1. 枢纽型
2. 平台型
3. 共享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