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强,诉讼成本极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深陷劳动争议之泥潭不能自拔。 
    因此,应该马上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劳动用工风险防范体系,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发展。仅仅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必将被大环境、大趋势所淘汰!
    本次课程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出发,结合《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法规,并凭籍梁艳松老师长期为企业提供顾问服务的经验,深刻了解企业需求,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风险规避建议及实操技巧指							
						
							
	一、总则 
	1、 劳动用工管理风险防范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是企业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2、 哪些环节经常发生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 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用人单位败诉的原因有哪些?
	4、 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避免或减少用人单位不必要的败诉?
	 
	二、招聘录用 
	1、 招聘前明确该岗位的工作职责,是做好预防用工风险的**步。
	2、 面试时,让应聘者签署什么文件资料,以从源头上防范用工风险?
	3、 招用尚未办妥解除离职手续的劳动者,新单位须对原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怎么办?
	4、 劳动者无法提交《离职证明》,该怎么办?
	5、 企业如何书写《录用通知书》,其法律风险有哪些?
	6、 如何预防劳动者的“应聘欺诈”,如何创制证据证明劳动者的“欺诈”?
	7、 如何避免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欺诈”为由主张劳动合同无效,并索取经济补偿?
	8、 《入职登记表》或《员工信息登记表》该如何设计?
	9、 什么时候为佳时间,签署劳动合同?
	10、 签订了劳动合同,是否等于难以解雇员工?
	11、 不签劳动合同,是否等于无须缴纳社会保险?
	12、 劳动者拒绝签订、续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三、劳动合同条款的措辞技巧 
	1、 法律禁止2次约定试用期,那么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限该如何约定?
	2、 如何约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以清晰地界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
	3、 工资条款约定“工资不低于当地低工资标准”,属于约定不明确,需要承担相应法律风险,但因每月工资不一样故不能约定一个固定的数额,该如何处理?
	4、 每周固定加班,但工资单未列明加班工资,有什么风险?
	5、 如何设计“工资结构”以减低加班费的支出?
	6、 如何规避劳动者擅自延长加班时间,以索取加班费?
	7、 如何合法降低劳动者平均工资总额,以减少经济补偿及赔偿金的支出?
	8、 劳动者,或企业不同意参加社会保险怎么办?
	 
	四、试用期管理风险防范 
	1、 在《入职登记表》上批注试用期是否合法?
	2、 员工主动申请延长试用期,该怎样操作,才没有赔偿风险?
	3、 劳动者离职2年后再次入职的,企业能否与其约定试用期?
	4、 试用期满后,辞退员工,少赔2个月工资,该如何化解?
	5、 试用期后一天辞退员工,赔偿概率为70%,如何化解?
	6、 试用期满前几天辞退员工,员工主张试用期还未到,凭什么说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赔偿概率为50%?该如何化解与应对?
	7、 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范围包括哪些?如何取证证明?
	8、 《试用期辞退通知书》如何书写,以避免违法解除的赔偿金?
	 
	五、调岗、调薪、调级与劳动合同变更技巧 
	1、 什么条件下,企业可以提出调整岗位、薪酬?
	2、 企业单方调整岗位,员工可以解除合同并索赔经济补偿,那么企业该如何约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条款,以规避上述风险?
	3、 员工同意调整岗位后,企业应该与员工办理什么手续,才避免法律风险?
	4、 企业单方调整薪酬结构或降低薪酬,员工可以解除合同并索赔经济补偿,那么企业该如何约定薪酬结构、薪酬级别、薪酬额度,以规避上述风险?
	5、 在企业调整岗位的情况下,薪酬却未必随着岗位的调整而变化,如何化解风险?
	6、 强制无薪休假、停薪留职、待岗降薪是否合法,如何化解风险?
	7、 “三期内”女职工可否调岗、调薪?
	8、 工伤期间、医疗期间可否调岗、调薪?
	9、 正式员工转为劳务派遣员工,该如何变更合同?
	 
	六、裁员解雇风险防范与经济补偿 
	1、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有哪些,非法解除的理由有哪些?该如何操作?
	2、 非法解雇,需要支付2倍的经济补偿,如何化解与应对?
	3、 利用“末位淘汰”辞退员工,将触犯法律规定,该如何操作?
	4、 用人部门经理常常擅自口头辞退员工或强迫员工离职,但终企业都要赔偿,该如何化解?
	5、 对于“三期妇女、工伤员工”能否协商解除,其操作技巧有哪些?
	6、 合同终止日期该如何约定,才能避免HR人员遗漏办理续签或终止合同的手续,而导致赔偿2倍工资?
	7、 离职程序有哪些技巧,既能保障用人单位利益又不触犯法律?
	 
	七、常见违纪员工处理技巧 
	 
	八、常见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方法 
	 
	九、回顾和总结、学员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