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这个世界上,时间是公平的,但每个人管理时间的水平却大不一样。时间管理水平高低,会决定管理者工作的成就。时间运用的效率决定生命的品质!善于安排利用时间的人,时间自如、工作轻松、生活有序、忙而不乱。
	时间管理(TimeManagement)就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同时用各种高效的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本课程通过对时间的本质的解析,对时间管理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快速掌握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升工作绩效。
	课程收益:
	● 理解时间管理的特性和难点
	● 掌握时间管理的多种高效方法和技巧
	● 掌握时间运筹方法,作好时间管理表并使之富有成效
	● 了解企业中浪费时间的方方面面,并如何克服它们
	
	课程特色:
	● 实战性:案例与素材均来自企业管理实践
	● 互动性:以学员学习难点和兴趣点为中心,采用交互式现代学习方式
	● 实操性:培训内容易于学员学习和践行,提升学员的管理效率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储备干部
	课程方式:针成人学习特点,采用知识讲授、案例教学、游戏体验、问答互动、分组研讨、视频分享、模拟演练、讲师点评等多种方式
	
	课程大纲
	第一讲:认识时间管理
	思考:企业管理者究竟管理什么?
	一、时间管理概述
	1. 时间管理的内涵
	2. 时间管理的目的
	3. 时间管理的特点
	二、对时间管理的认识
	1. 时间的价值分析
	1)对企业经营管理
	讨论:阿米巴的人均时效
	2)对个人成功失败
	2. 时间管理的误区
	3. 时间管理的本质
	1)时间管理就是自我管理
	2)时间管理就是目标管理
	课堂活动:游戏互动
	三、时间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
	1. 时间管理1.0——公鸡型
	2. 时间管理2.0——仓鼠型
	3. 时间管理3.0——北极熊型
	4. 时间管理4.0——群狼型
	5. 时间管理5.0——熊猫型
	
	第二讲:提升时间的单位价值
	一、围绕目标,聚焦时间能量
	1. 明确目标是时间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2. 如何确定有效的目标
	1)分清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2)分清真的目标和伪目标
	案例:是否需要招聘
	3)目标的三个来源
	3. 如何有效地分解目标
	1)有效分解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2)目标分解的策略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目标分解的两大方法
	方法一:剥洋葱法
	方法二:WBS任务分解法
	案例研讨
	二、用计划来提高时间管理效率
	1. 计划制定前的准备
	2. 计划制定的5W2H
	3. 工作计划制定的步骤
	课堂案例:工作计划的制定
	4. 按时间进度进行工作计划的自我监控
	1)工作计划的执行与监控
	2)工作日清法的运用
	3)工作计划的执行保障
	三、聚少成多——修补时间漏洞
	1. 时间漏洞知多少
	2.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
	3. 时间安排的阵地战与游击战
	四、如何整合各种时间资源
	1. 如何管理上级的时间
	2. 如何管理下级的时间
	3. 如何善用工具的力量
	五、如何增加时间的深度
	1. 多一盎司定律
	2. 一万小时定律
	六、如何增加时间的宽度
	1. 一种高效的时间处理方法:并行处理法
	2. 最短路径分析法
	3. 哪些事情可以做到同时进行
	
	第三讲:时间管理的工具与方法
	一、以时间记录为基础的时间管理工具
	1. 柳比歇夫记录法:原理与应用
	2. 34枚金币管理法:原理与应用
	3. 16PF记录法:原理与应用
	总结:时间记录法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改变
	二、以要事优先为核心的时间矩阵管理法
	1. 两个概念:紧急度、重要度
	2. 如何选择时间分配
	3. 更容易操作的量化比较反感
	三、以专注力为基础的时间管理工具
	1. 聚光规则法-专心致志委婉说不
	1)排除来自上级的干扰
	2)排除来自下级的干扰
	3)排除来自来访者的干扰
	2. 番茄工作法-高度集中劳逸结合
	1)番茄时间的概念
	2)打扰是第一时间大盗
	3)自我掌控时间的三化
	4)番茄工作法软件使用
	5)每日番茄工作法流程
	3. 会议地图——让会议少一半时间
	1)会议地图的画法和原理
	2)如何善用会议地图提升效率(演练)
	
	第四讲:培养时间管理心态与习惯
	一、树立正确时间管理的心态
	1. 蔡格尼克效应与时间管理
	1)蔡格尼克效应的危害
	2)拖延症的危害
	3)拖延症的原因
	4)如何克服拖延症的三个方法
	2. 墨菲定律与时间管理
	1)为什么你想到的会发生
	2)如何进行预防性工作
	二、建立良好时间管理习惯
	1. 凡事计划的习惯——有计划不忙
	2. 清理整顿的习惯——简单断舍离
	3. 回顾评估的习惯——知而后能改
	
	结尾:点评、答疑
	本大纲为时间管理课程基本结构,如企业有其它要求,可在实际授课中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