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技能 > 通用管理 > 国学精神的当代价值取向 ——传统国学管理智慧系列讲座

赵成国

国学精神的当代价值取向 ——传统国学管理智慧系列讲座

赵成国 / 企业管理效能提升教练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苏州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

100多年前,“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企业组织存在的本质目的就是持续盈利,从而实现投资人和雇佣员工的价值利益**大化。一百多年过去,朴素的科学管理理论依然光彩依旧。

过去,企业管理者普遍认同的工业时代雇佣关系的激励思想,显然已经完全不能符合当下的经济环境;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工业时代的雇佣关系逐渐开始解体,劳资关系越来越脆弱,共享思想下的分享机制越来越被现下的人们所接受……企业组织持续盈利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今天80/90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劳动者主力大军,他们没有经历过贫穷,不知道什么叫耻辱,还不知道有所谓的“责任”,在没有“感恩”的价值观面前,一切都被认为“理所当然”,更谈不上奉献……,于是道德提升成为奢侈,法治成为企业治理的**后一根“救命稻草”……

放眼当今主流舆论及精英观点,不得不承认,其解决现实各种问题的方案,依然徘徊在个体道德的觉醒从而提升整体道德水平的传统思路上面,“树人”依然主导着我们的思维。

但我们极少反思并追问:为什么越是强调道德觉悟,企业员工道德水平 反而越是低下?影响整个企业道德水准的关键因素在于个体道德水平吗?还是有其他非道德因素呢?如何才能提升整个企业的道德水平呢?

带着上述问题意识,我们2000多年前的儒家文化开始提炼于分析,寻找出一条与西方管理解决方案迥然不同的思路——让管理脱下洋装,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管理智慧,中西结合。从而有效治理组织。

本课程试图运用传统国学为企业解决这些问题:如何用人?如何管人?如何激励人?如何组织人?如何培养人?如何适应人?如何满足人?……

再有国学,就像中药,不但对疑难杂症有疗效,而且正本清源,上医治未病。历经几千年验证的国学智慧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修齐治平的通道。

国学,不但能帮助企业解决当下管理过程中的难题,还能启发创新性的思维,并且对于职业化的养成具有强大的塑造作用。

课程目的

1. 本课程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尤其为注重发挥中国本土的管理智慧,从而将东西方管理思想有机结合,为企业组织治理与管理找到一条清晰的思路;

2. 本课程纠正一些工业时代残余的局限性管理思维,结合现代企业经营的实际,传授“以法治企”的国学知识、历史知识和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帮助企业提升经营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3. 深入了解东、西方在管理本质性的差异,了解人生智慧的核心,进而有效的因地制宜,拥有正确的观念态度,做好领导者的情绪管理,更进一步领国学悟经典的精髓,提升修己境界。

4. 掌握法家管理智慧中的一个中心(管人),两个基本点(硬与软)、三项重要原则(理性看待人性、合理分配利益、严格执行规章)管理原理;掌握“上线扬善,底线抑恶”的双驱管理法则,提高管理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5. 提升组织成员对国学经典兴趣,有助于建立企业一流的企业文化,并使领导者重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了解领导者必先修己,方能安人(安员工、安客户)。

课程时间

课程设计共四讲,6小时/讲

课程对象

企业组织中的中、高层管理者

课程大纲

**讲  国学与人生——传统国学精神取向的当代价值

一、 什么是国学

1. 文化的四个特色

2. 文化的三个层次

3. 国学文化与哲学

4. 从国学到人生

5. 国学结构简要介绍与选择

二、 如何看待和继承国学?

1. 全盘否定派

2. 明褒实抑派

3. 歪曲派

4. 考据派

5. 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

三、 国学在今天重新兴起的深刻原因

1. 社会的整体浮躁

2. 西方管理思想的误读与滥化

3. 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倡导

案例分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二讲  国学与修身篇

一、 人贵有自知之明

1. 了解自己是做人的基础

2. 从“乾”卦说起——万物皆有定律——你在哪儿

3. 孔子的人生六阶段论

二、 性格决定命运

1. 各种性格的利与弊

2. 看看您是什么性格

测评:Disc™性格行为模式测评与领导力风格识别

三、 管理好别人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1. 领导者的道德修养与个人魅力

2. 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

案例分析:吾日三省吾身

第三讲  国学与用人篇

一、 如何看待人?

1. 孟子及其“性善论”

2. 苟子及其“性恶论”

3. “人性本善”的误导与人性向善

二、 如何识人?

1. 诸葛亮的“识人七法”

2. 曾国藩识人

三、 如何用人?

1. 德与才

2. 长与短

3. 潜与显

4. 亲与疏

5. 好与恶

6. 信与疑

7. 选与用

案例分析:传统国学人才培养的弊端

第四讲  国学与管理篇

一、 以人为本

1. 先说“人力资源”这个词

2. 再说“以人为本”这个理儿

3.管理者的九项基本原则

二、 以法为基

1.  “德”和“法”的关系

2.  “权变理论”与“宽猛相济”

三、 顺乎天理

1. 何谓“理”

2. “理”与“情”的关系

3.  “法”与“理”、“情”的关系

四、 法家思想的现代管理应用

1. 先秦法家与儒家的渊源

2. 阳儒阴法:韩非子思想

3. 法家思想下的现代企业管理双驱理论模型

案例分析: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五讲  国学与团队篇

一、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1. 中国式目标管理——同欲

2. 同欲三步曲

二、 和谐——团队**要义

1. 什么是和谐

2. 和谐的内容

3. 和——中国人的价值目标

三、 和谐的现实意义

1. 矛盾的和谐性与竞争性

2. 和谐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四、 阳明心学与目标

1. 完成目标为何难?

2. 阳明心学的核心价值

3. 从内圣外王谈目标的领导力价值

案例分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第六讲  国学与养生篇

一、 恶劣情绪是百病之源

1. 百病生于气

2.  “工作倦怠症”

二、 如何面对挫折?

1. 什么是挫折

2. 挫折的一般反应与危害

3. 不同类型的人在挫折下的反应与自我改进

4. 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5. **自我心理调整来提高情商

三、 养生之道——去浮躁,守静笃

1. 三十功名尘与土——虚静人生

2. 快乐工作,快乐人生

3. 仁者必寿

四、 舍生取义的儒家人文价值观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 儒家的择善固执与止于至善

3. 儒家的舍生取义与共产党员的修养

案例分析:浩然正气——位卑未敢忘忧国

上一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之:干部综合能力提升 下一篇:激发管理潜能的格局思维 ——从专业技术走向管理者职业习惯

下载课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