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培训管理 > TTT-内部讲师培训
**单元:企业培训体系介绍
1.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
2.企业训练的概念与目的
3.企业需要内部讲师的原因
4.成功讲师应具备能力条件
5.培训的现状与困境
6.培训的现状和目标
7.培训体系架构设计
讲述
案例分析
示范说明
心得分享
第二单元:内部讲师特质
二.内部讲师心理公约
1.内部讲师的角色
2.内部讲师的职责
3.内部讲师的特质
4.内部讲师的自我修炼
5.企业内部讲师团介绍
三.成人学习心理分析
1.成人学习的动机
2.成人学习的心态
3.成人学习的期待
4.成人学习的有效方法
讲述
案例分析
示范说明
心得分享
第三单元:训练课程设计
四.训练的目的
1.如何维持计划的一致性
2.如何与有关者沟通
3.选取评估标准
五.训练的分类
六.训练的内容
1.确认目标达成程度
2.配合所需使用时间
3.制定目标行为标准
4.训练方法的选择
5.训练计划的展开与学员分析
讲述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
示范说明
心得分享
单元试讲
第四单元:讲师表达技巧
七.讲师的仪表
八.讲师专业表达技巧
1.口语表达的技巧
如何引发学员的兴趣:开场白、说故事、举实例
用语的注意
指导语的运用
2.非口语表达的技巧
肢体语言的运用
手势的运用
眼神的运用
3.超语言表达的技巧
声调的运用
速度的掌握
声音表情
九.带动课堂气氛的技巧
十.克服紧张的技巧
十一.问与答的技巧
十二.突发状况与异议的处理技巧
十三.班级纪律管理设计
讲述
分组讨论
示范说明
心得分享
单元试讲
轮流演练
实作
第五单元:教学手法
十四.一般性训练方法
1.讲授法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踏上讲台前应注意事项
登上讲台的方法与出声前的注意事项
进入主题的要领
听课者的心理与时间分配
2.讨论法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解决问题讨论法
定型性讨论法
促进理解讨论法
自由讨论法
公开讨论法
十五.改变行动及态度的训练方法
1.角色扮演法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各阶段的实施方法:
角色演练法的说明
热身运动
决定角色
实际演练
分析、讨论
重新演练
2.敏感性训练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实施敏感性训练须具备的条件
追踪训练的实施
十六.开发创造及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方法
1.脑力激荡法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实施脑力激荡法的四大原则:
脑力激荡法的基本形式:
实际活用要点
2.KJ法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进行步骤:
事前准备工作。
实际的活用要点:
分类作业注意事项
文章化的程序
3.中山正和法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实际活用的要点
部门特性不同的引进与推展方法
4.工作现场训练法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基本要素:
实际活用要点
5.个案研究法——Case Study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计划阶段的程序
实施阶段的要素
个案研究法的特色、效果及方法概要。
实际活用要点
重要的事实认定及问题
研讨解决对策的注意事项
6.教育训练游戏法
适合的训练需求及其优劣点
引进及推展要领
游戏设计的技巧
游戏带领的要点
游戏如何纳入训练计划,作为次要的辅助教学。
游戏的适当安插,避免与前后内容格格不入。
教育训练的指导者如何左右游戏
内容的深浅度。
如何结合讲评
第六单元:教案教材的编写
十七.教学单元的规划
1.课程目标的制定
2.单元教学重点撰写
3.单元教学方法的选择
4.学单元的评鉴方法
十八.教案设计
1.课程的组织原则
2.教学活动的设计
3.主题间的衔接
4.教学时数的分配原则
5.教案编写要领
十九.教学手法的运用
1.讲授法的注意要点
2.示范教学法
3.分组讨论法
3.团体分享的指导技巧
4.游戏活动设计与带领技巧
5.角色扮演法
二十.教助的运用
1.白板的运用技巧
2.投影机的运用技巧
3.录影机的运用技巧
4.录音机的运用技巧
5.多媒体的运用技巧
6.海报的运用技巧
二十一.教助的制作
1.投影片的制作要领
2.活动道具的设计
3.HANDOUT的制作
4.实物的准备
二十二.教材的编写
1.教材大纲的撰写
2.教材章节的标示基准
3.教材文字的编辑要领
4.表格插图的表现方式
讲述
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
示范说明
单元试讲
轮流演练
实作
教学活动
设计、演练
第七单元:训练绩效评估
二十三.培训绩效评鉴及考核项目
1.决定培训目标,策略及模式
依公司经营的愿景及理念, 制定并公布培训目标,策略及模式
制定并公布培训目标之评鉴及考核项目
规划如何执行及完成评鉴及考核项目之流程
确定培训成效指标或情况描述。
2.学员参训绩效
3.课程规划绩效
4.结训学员职涯及工作表现
制定学员培训动态数据库
访谈结训学员相关主管或问卷调查追踪结训学员的工作
表现
制定结训学员职涯及工作表现回馈机制
协助落实“选才,育才,用才,留才”政策.
二十四.Kirkpatrick Model
(培训评量模式)
1.**阶层:反应
目的:经由评量参加者对活动的反应, 取得对课程规划/改进的反馈
形式
收集的数据
如何决定要收集的资料/数据.
如何决定要取得上述资料/数据所需的问题.
如何决定取样范围及规模.
如何决定取样/样品描述.
2.第二阶层:学习
目的: 评估学员对授课内容了解及吸收程度.
形式
收集的数据
设计学习评量项目.
设计考核方式及试题.
设计增加学习评量可靠性的法。
3.第三阶层:应用
目的:决定课程中所学的技能, 知识,在工作应用的程度.
形式
收集的数据
决定评估单位应用所学的基础
决定如何及何时去收集数据
设计评量工具.
试验评量工具.
设计增加评量数据客观性的方法
4.第四阶层:影响
目的:决定参训学员回到岗位对工作绩效及组织的影响.
形式
收集的数据
发展评量影响的系统.
发展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十五.训练绩效的维持与知识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