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智慧 > 道学 > 道家文化

方尔加

道家文化

方尔加 / 百家讲坛讲师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北京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大纲

**部分:对 “道”的描绘。

一、 无。

1,事物的本质;

2,整体、长远、未来;

3,绝对的完美;

4,量变;

5,文化场;

6,软知识;

7,机制。

二、包容。

1,因顺本性;

2,善待万物。

三、生命力强大。

1, 出自本性,不受制于外;

2, 以小搏大,以柔克刚;

3, 勇于退让,追求长远;

4, 灵活变化;

5, 借用有形。

第二部分:如何行“道”?

一、无私。

二、无为。

三、无知。

道家文化讲稿

介绍老子其人,老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介绍庄子其人,庄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部分:对“道”的描绘。

 “道”只能够形容什么样,不能够规定是什么。**形容,给我们提供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角度。下面对“道”进行形容:

一,“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在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14章)

“孔得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真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以此。”(21章)

在我们周围,既是存在,又不可感觉到的事物有许多:

1, 事物的本质。

认识事物的本质,要突破感官。(资产的有形与无形。政绩的有形与无形。)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

“乐与饵,过客止。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35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章)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28章)

2, 整体、长远、未来。

人们往往只看到局部、眼前、现在。(松下不轻易降价。孔子说“君子不器。”)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22章)

“人生之柔弱,其死坚强。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76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蹊。为天下蹊,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8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69章)

3, 绝对的完美。

我们总想得到绝对完美的东西。(松下说,天不予二物。人性一半一半。宫本五藏和柳生又寿郎。王阳明道不可言,只能够在实际事物中体会。)

庄子说: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ti)稗(bai)。”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pi砖)。”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庄子·知北游》)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41章)

4, 量变。

人们往往只看到质,看不到量。如钢铁生产。GDP国民生产总值的追求。城市贪大。社会问题不从小处注意。(柏拉图学院不懂数学者免进。)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63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4章)

5, 文化场。

关于文化场的含义。潜意识。

“大道废,有人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8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民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9章)

6, 软知识。

软知识的含义。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47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38章)

7, 机制。

机制是什么很难说清,但在道家那里可能有这些内容:

① 激发人的自觉性。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豫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由其贵言。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17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不可开;善结,无绳约不可解。”(27章)

② 将局部纳入整体。

局部不能脱离整体。有缺陷的个体可以组合出完美的整体。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39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

③ 给与空间。

制度的弹性、形式的灵活。索尼的教训。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章)

④ 存活万物。

中庸。中央台。教师与干部。

“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27章)


二,包容。

“道”有极大的包容性。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66章)

“天下皆谓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久矣其细!”(67章)

包容性具体表现在:

1, 因顺本性。

不破坏事物的自然。顺而化之。松下论植物、酒、毒药、用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54章)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23章)

“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36章)

2, 善待万物。

善待一切人,救人救物。

“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是谓袭明。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此谓要妙。”(27章)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49章)


三,生命力强大。

1,出自本性,不受制于外。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55章)这段话启发了后人人性论思想的产生。王阳明心学成败在我的思想。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38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49章)

2,以小博大,(四两千斤)以柔胜刚。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32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闻。是以知无为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3章)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52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故弱胜强,柔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78章) 

3,勇于退让,追求长远(说明有前途)。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章)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岂虚语?故成全而归之。”(22章)

“知其雄,守其雌。”(28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66章)

“人生之柔弱,其死坚强。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76章)

4, 灵活变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蘥。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5, 借用有形。

(德国、河南。)“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仁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以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68章)


第二部分:

如何行“道”?

一, 无私。

“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7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13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8章)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

二,无为。

1, 抓要害之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35章)

2, 灵活不拘之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蘥。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5章)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10章)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

3, 不做根基之外的事。

“夫物云云,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忘作,凶。”(16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3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民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9章)

4, 取法自然。

“悠兮,其贵言。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17章)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4章)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49章)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54章)


三,无知。

1, 追求软知识,排除硬知识的干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48章)

2, 排除杂念,保持清醒状态。

“涤除玄鉴”(10章)


上一篇: 道家智慧卓越领导力 下一篇:《太极应用智慧》

下载课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