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智慧 > 传统文化 > 适 应 新 常 态 应 对 新 挑 战

刘启明

适 应 新 常 态 应 对 新 挑 战

刘启明 / “非对称战略”理论创立者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北京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大纲

  一、准确认识与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习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1、何谓“新常态经济”?

   “新”:相对原有的经济发展态势而言

   “常态经济”:经济发展在速度、结构、方式等等方面表现为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总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态势。第4次连续2-3年低于8%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GDP增速只有3次连续2—3年低于8%:**次是1979—1981年,第二次是1989—1990年,第三次是1998—1999年,这3次回落主要是受到外部短期因素的干扰,每次过后又回到了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这次,也就是第四次出现3次连续2—3年低于8%:2012年、2013年,我国GDP均增长7.7%,2014年是7.5%。分析人士称,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经济可能要告别过去的高速度了。

    2、新常态经济的三大特征

   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3、新常态经济的9个表现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二、如何应对新常态经济

    1、李的宏观思路与应对之策

    思路:

    稳:国家的大政方针,尤其是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必须稳定,不能轻易调整;

    活:要坚持给企业松绑的改革走向,让市场机制这只手充分发挥作用,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企业的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用改革来刺激,释放更多市场红利,尤其是要瞄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服务业发展” 。

    托:一定要保住民生底线,这是设计所有涉及民生的社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不能超过我们的能力设计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目标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社会稳定。

宏观要稳、 微观要 活、社会政策要托底  

    对策: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向改革要红利

    宏观调控要注重中长期          

    保持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集中精力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2、以好状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常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习强调说,“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适应新常态,关键就是要有好状态。

良好的作风状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3、科学的应对举措

三架马车同发力:

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

使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使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

提高改革的“三性”

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条件

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

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的的职能分工

更加关注民生:

保住底线

保住重点

整体提高全面发展



上一篇: 三中全会《决定》与国企改革 下一篇:要 有 梦,要 圆 梦

下载课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