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智慧 > 传统文化 > 国学经典中感悟管理智慧 --中国之道 西方之术从国学中学管理

时维钧

国学经典中感悟管理智慧 --中国之道 西方之术从国学中学管理

时维钧 / 知行合一商业实践应用及认知升级两大版权课程创始人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东莞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 Course Background】

如果你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发现异常的现象,说明你是一个有眼力劲的人;如果你能透过异常现象,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或逻辑关系,说明你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如果你能透过问题背后的逻辑,总结出自己做事的方法,那么你是一个有心的人;如果你能在大量的方法中提炼出自己的方法论,那么你绝对是一个牛人。

从现象层、本质层、方法层到方法论层,就是一个认知升级的过程。当你掌握了方法论后,就接近“道”啦!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无比的漫长,绝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也无法掌握方法论,更不用说得“道”啦!

以上**大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下往上求索,如果我们从上往下贯穿,直接学习中国之道,你会发现事半功倍,但问题是如何学习?

当然需要遵循“中国为学之道”!

如果我们能将中国之道与西方之术相结合,将让我们在拥有管理理念(管理的心法)的同时,拥有管理的工具(管理的技法)。这就遵循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因为孔子对这两句话有个精妙的注解--“君子不器”。而这里的“道”就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根本智”,而这里的“器”就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特定智”。

当然,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了系统的从国学中学管理,我们需要全面的认知升级,并形成“知行合一”实践路径图,因为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学习成果 Learning Outcomes】

参加本课程的培训,可以让参训者:

1. 了解我们到底应学习什么?是根本智还是特定智?即到底是学习“道”还是“器”?

2. 了解我们如何才能拥有根本智慧,如何从根本智慧中感悟现代管理的真谛。

3. 了解从中国之道到现代管理之道的路径图,进而感悟团队沟通之道和问题解决之道。

4. 对管理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并**认知升级,进一步全方位提升现代管理决策水平。

5. 领悟中国之道关于“知行合一”的大智慧,进而帮我们在管理中做到“知行合一”。

【所需时间 Training Time】

标准时间两天(12小时),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

【课程大纲Course Outline】

(知行合一商业实践应用及认知升级两大版权课程框架体系)

总体框架说明

**部分:我们到底要学什么?

【一】智慧金字塔

1、四个台阶:知道-知识-认知-良知(智慧)

2、一个真相:知识可以传授,智慧只能启迪

【二】根本智

1、我们到底学什么?-根本智与特定智

2、什么是根本智?-形而上者谓之道(根本智),形而下者谓之器(特定智)

【三】如何拥有根本智

1、遵循中国为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了解古人的宇宙观-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第二部分:感悟“中国之道”

【一】中国文化16字心法

1、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国文化16字心法

2、“中国文化16字心法”中何谓“道”?

3、“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的本质

4、从中国的“太极图”感悟“中国之道”

Ø 道家之“道”(阴中有阳)

Ø 兵家之“道”(阳中有阴)

Ø 儒家之“道”(阴阳中和)

【二】感悟《道德经》的智慧

1、读懂《道德经》的20%你就成功了!

Ø 《道德经》有什么用?-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14章)

Ø “道”为什么重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42章)

Ø 为什么不能得“道”?-道可道,非常道。(第1章)

Ø 发现“道”的本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

Ø “道”亘古不变!-倒冲而用之或不盈。……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4章)

Ø 因此,**高智慧就是依“道”而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第41章)

Ø 依“道”就有“德”-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51章)

Ø “无为”就是“上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第38章)  

Ø 所以不要“妄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37章)

Ø 为什么经常“妄为”?-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第71章)

Ø 更因没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第33章)

Ø “妄为”的根本原因-见、是、伐、矜(第22章、第24章)

Ø 所以要顺其自然-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57章)

Ø 具体该如何做?-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第63章)

Ø 当然,要坚信这一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40章)

Ø 遇难,牢记这两句话!-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23章)

Ø 此时进入了有无之境!-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11章)

Ø 进一步理解“有”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

Ø 现在,终于发现真相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无为而无不为。(第48章)

Ø 原来真的是“大道至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第70章)

2、【管理实践】从《道德经》中学习领导力

Ø 为什么说《道德经》是领导力宝典?

Ø 领导力进阶之路-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17章)

Ø 管理者成功之道-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66章)

Ø 职场进退之道-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第28章)

Ø 团队成长之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第41章)

3、【管理实践】从《道德经》中学习管理方法论

Ø 为什么说《道德经》是**高的方法论?

Ø 为什么要有方法论?

Ø 从老子方法论到笛卡尔方法论

Ø 老子方法论的核心精髓:大小多少(《道德经》第63章)

Ø 从方法论到相对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40章)

【三】感悟《孙子兵法》的智慧

1、发现《孙子兵法》的逻辑框架

Ø **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Ø 战则能胜:上下同欲者胜

Ø 致胜因子:道、天、地、将、法

Ø 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

2、【管理实践】从《孙子兵法》中学习战略管理之道

Ø 看懂孙子兵法战略-战略矩阵

Ø 战略需要目标一致-上下同心(黄金圈)

Ø 战略管理关键因子-天时、地利、人和(升维黄金圈)

Ø 孙子兵法的神机“庙”算

Ø 孙子兵法的奇正之道

3、【管理实践】从《孙子兵法》中学习团队致胜之道

Ø 团队致胜关键因子-五事七计

Ø 团队致胜之道-团队金字塔

Ø 团队致胜之法-团队2-7-1

4、【管理实践】从《孙子兵法》中学习创新思维

Ø 创新思维之超前思维-谋定而后动,知己知彼

Ø 创新思维之底线思维-发乎其上,取乎其中

Ø 创新思维之辩证思维-利害转化,趋利避害

Ø 创新思维之系统思维-全局意识,整体考量

【四】感悟儒家的智慧

1、儒家之“道”的内核

Ø 絜矩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Ø 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

Ø 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易之谓庸-朱熹(宋)

Ø 经权之道:经者,道之常也;权者,道之变也。-朱熹(宋)

2、【管理实践】从儒家经典中学习修为进阶之道

Ø 人生修为六境-信、善、美、大、圣、神(孟子语)

Ø 智慧增长路径-孟子四端说:仁、义、礼、智

Ø 致良知四步骤-阳明心学四句教

3、【管理实践】从儒家经典中学习职场进阶之道

Ø 职场创新之道-共学、适道、立、权(《论语·子罕》)

Ø 职场沟通之道-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Ø 职场执行之道-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庸》)


第三部分:知行合一,践行“中国之道”

【一】何谓“知行合一”?

1、“道”的知行合一:从甲骨文和金文中发现“道”的内涵

2、《道德经》中的知行合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3、儒家经典中的知行合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孙子兵法》中的知行合一:运筹帷幄、英明决策、决胜千里

5、王阳明告诉我们如何“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管理实践】知行合一,从中国之道到西方之术

【二】排除干扰,人生四戒

1、孔子人生四戒:“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老子人生四戒:“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共,自矜者不长”

3、反求诸己: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直面自我认知金字塔

4、自知之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5、庄子境界:“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6、直面达克效应:先滑入绝望之谷,再迈向开悟之坡

★【管理实践】根除“人生四戒”,成就圆满人生

【三】大道至简,身体力行

1、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三”

2、大道至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问题解决之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管理实践】从“中国为学之道”感悟管理中的“知行合一”


上一篇: 资治通鉴与用人之道 下一篇:认知升级10大杠杆 --快速拥有飞出职场迷宫的十大利器

下载课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