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课 > 劳资关系 > 新劳动法下人员优化调整实操策略与劳资谈判

新劳动法下人员优化调整实操策略与劳资谈判

培训对象: 各单位分管劳动人事的领导、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人事经理、劳资经理、劳动关系处、社会保险处、培训主管、招聘主管,企业法律顾问及负责劳动关系的相关部门人员。。

课程目标: 对各种操作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专业的实务建议,以规避或减少相关风险,争取能顺利完成对相关人员的调整与优化。

费用说明: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新劳动法下人员优化调整实操策略与劳资谈判所有班级

温馨提示: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每期报名人数有限,需提前预约。点击预约

新劳动法下人员优化调整实操策略与劳资谈判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外界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变化,往往导致企业不得不调整战略定位与经营策略,进而调整组织架构,重新定岗定编定员,**终不得不对部分员工进行调岗、调薪、调地点,甚至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然而劳动法律法规,对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操作不当则很可能引发劳动争议,甚至引发群体事件。为此,我们特举办此次课程,对各种操作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专业的实务建议,以规避或减少相关风险,争取能顺利完成对相关人员的调整与优化。

培训内容:

一、重构你的思维与认知

1.用工风险、劳动争议,是否存在行业特征、地方特征?

2.用工风险、劳动争议,预防与应对,哪个更重要?

3.在预防用工风险、劳动争议方面,您达到了哪个水平?

4.用工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5.哪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哪些风险是可以避免或控制的?

6.“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如何理解及应用?

7.同案不同判、类案不同判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8.我国劳动关系的法律框架;

9.劳动法对企业优化、调整人员提出哪些要求?

二、优化调整策略选择

1.谁可能成为被优化调整的对象?

2.是优先内部调整还是直接解除?

3.内部调整,是调整哪些内容?

4.解除的类型有哪些,适用时如何判断先后顺序?

三、内部调整

1.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调整工作岗位?

2.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调岗需征得员工同意?

3.与员工协商调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4.如何选择协商沟通的时间、地点?

5.协商沟通期间,需注意哪些细节?

6.协商沟通期间话术设计与真实案例分享;

7.员工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调整其岗位需变更劳动合同吗?

8.可否对三期女职工进行调岗?

9.安排待岗、放长假,是否可行,需注意哪些细节?

10.关联企业之间的借调或转移关系有哪些法律风险,如何操作?

11.法律上如何界定与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

12.法律角度下的绩效面谈需注意哪些细节?

13.以末位淘汰方式能否调岗降薪?

14.调整工作岗位后,可以调整薪资标准吗,如何操作?

15.如何**薪酬调整处理员工失职、违纪等问题?

16.什么情况下可以扣减员工的工资?

17.用人单位能否单方面取消非法定福利待遇?

18.合同中约定多个工作地点,以方便日后调整,是否成立?

19.在地级城市范围内调整工作地点,员工是否必须服从?

20.劳动合同其他条款变更风险分析与防控;

21.劳动合同变更征询函、通知书、协议书的撰写要点?

四、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

(一)个人辞职

1.员工未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即自行离职,用人单位能否扣减其工资?

2.员工提交辞职信后的30天内,用人单位批准其离职,可能有风险,如何化解?

3.员工提交辞职信后的30天后,用人单位批准其离职,也可能有风险,如何化解?

4.面谈时引导个人辞职需注意哪些细节?

5.个人主动辞职时需注意哪些细节?

(二)协商解除

1.面谈时引导协商解除需注意的细节;

2.能否与“三期女职工等处于特殊保护期间的员工”协商解除?

3.如果劳动者同意,经济补偿能否打折,少给一些?

4.协商解除协议书的撰写要点。

(三)试用期解除

1.试用期满后解除新员工要不要赔偿?

2.试用期**后一天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概率为70%,如何化解?

3.试用期满前几天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概率为50%,如何化解?

4.试用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有哪些?

5.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范围包括哪些,如何取证证明?

6.出现“经济性裁员”,优先裁掉试用期的新员工,合法吗?

(四)转正后常规解除

1.对于患病员工,能否解除,如何操作才能降低法律风险?

2.以“组织架构调整,无合适岗位安排”为由解除,需注意哪些细节?

3.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需注意哪些细节?

4.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均需提前30日告知劳动者?

5.解除劳动合同前未通知及征求工会的意见,是否构成违法解除?

6.裁员,有哪些策略;如何履行相关流程与手续,如何保留相关证据?

7.特殊保护期内的员工,能否解除?

8.如何撰写《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9.如何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五)违纪解除

1.用人单位如何收集证据违纪违规证据?

2.与违纪员工沟通、谈判过程中需注意哪些细节?

3.与违纪员工沟通、谈话话术设计与真实案例分享;

4.对于违纪员工,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处理?

5.续签劳动合同后,能否追究员工上一期合同内的违纪责任?

6.怎样理解“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7.如何在《惩罚条例》中描述“一般违纪”、“较重违纪”及“严重违纪”?

8.怎样理解“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9.如何界定“重大损害”,“重大损害”是否必须体现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10.“录音录象”证据,仲裁与法院是否采信;用人单位内部OA系统上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11.特殊保护期内的员工,能否解除?

(六)终止与离职

1.解除与终止有什么区别?

2.终止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提前30日告知劳动者?

3.能否单方终止事实劳动关系?

4.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能否单方终止?

5.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特殊保护期内的劳动者如何处理?

6.如何判断合法解除终止、违法解除终止?

7.如何举证证明劳动者自身原因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

8.用人单位不出具《离职证明》的,有什么法律责任?

9.办理离职手续时需注意哪些细节?

10.相关经济补偿如何核算?

五、劳动争议化解与应对

1.用人单位败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仲裁和法院在处理案件时,如何适用法律法规?

3.劳动争议化解和应对的基础:用工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及其合法性前提条件;

4.如何**协商、谈判化解、处理离职前后的劳动争议诉求?

5.什么是公开审理,其风险有哪些,如何避免?

6.申请仲裁的时效如何计算;如何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7.举证责任如何分配,无法举证的后果有哪些?

8.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证据三性要求: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9.企业真实案件证据分享、探讨与建议。


点击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

18898361497

扫二维码 扫二维码 二维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