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人—工作—成果之关系
1.2 管理之本质
2. 何谓PAC绩效管理制度
2.1 绩效分析与控制
2.2 1956年日本能率学会“门田武士”所创
2.3 绩效管理乃『时间管理』之一种
3. 绩效与生产力之关系
3.1 附加价值为中心之经营
3.2 劳动生产力
3.3 生产力的改善着眼点
4. 损失工时与绩效
4.1 工时之结构
4.2 日本企业损失工时之责任区分统计
4.3 造成损失工时之原因
4.4 作业绩效之表示
5. PAC绩效管理之特征
5.1 依科学的标准时间来评价作业绩效
5.2 可强化**线基层干部之指导力
5.3 工时损失之责任可明确区分
5.4 绩效的分析报告与控制
5.5 适当配置机动单位元
5.6 作为奖工制度之基石
6. PAC制度之设立
6.1 绩效管理系统流程
6.2 除外工时责任范围区分
7. 导入PAC制度之步骤
7.1 高阶层管理者之支援
7.2 推行小组之组成
7.3 导入前之准备工作
7.4 倡导与教育
7.5 导入试行—选定试行单位
7.6 试行检讨及制度修正
7.7 全面推行及竞赛
7.8 实施后之评价与检讨
8. PAC名词定义
8.1 应出勤工时
8.2 实出勤工时
8.3 加班工时
8.4 总出勤工时
8.5 实作工时
8.6 例外工时
8.7 标准工时(ST或LT)
8.8 公工工时
8.9 支援(-P)或受支援工时( P)
8.10报时(作业单报时)
8.11实作报时
8.12工时盘点
8.13有效工时
8.14作业误期
9. PAC的管理要诀示例
9.1 工作效率
9.2 稼动率
9.3 作业绩效
9.4 出勤率
9.5 加班率
10. PAC管理报表
10.1 PAC管理报表之项目说明
10.2 PAC管理报表
10.3 PAC绩效比较表
10.4 PAC工时报表
10.5 PAC交期报表
10.6 PAC劳务报表
10.7 例外工时分工统计表
10.8 PAC个人日报表
10.9 个人工作效率表
10.10 PAP班月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