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诺达名师!
客服热线:18898361497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财务综合 > 法律实务与风险控制培训

杨洋

法律实务与风险控制培训

杨洋 / 人力资源实战专 家

课程价格: 具体课酬和讲师商量确定

常驻地: 长春

预定该课 下载课纲

咨 / 询 / 热 / 线 18898361497

在线咨询

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

本课程从企业实际入手,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实用化,用系统的工具和方法让参培人员将安全意识转变为动力,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安全标准化作为突破口,系统识别安全风险,并有效预控安全风险,使企业用较低的安全投入成本换来员工安全责任意识的提升和安全标准化的落地,实现企业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课程收益:

● 了解企业安全形势,提升安全理念,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 系统学习安全风险辨识方法,掌握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 明确自身在安全生产中的担当作用,从而勇于承担安全责任,科学履责。

● 打造安全企业生产环境,创造良好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课程对象:企业班组长、课长等管理人员

课程方式:讲师讲授 视频演绎 案例研讨 角色扮演 讲师点评 管理工具 实战模拟

课程特色:本课程在深入调研企业环境基础上,让学员从事故案例中学会风险识别与预防,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情景模拟让学员消化吸收课程知识,结合促动研讨,有效提升安全培训效果。

课程大纲

**讲:安全、风险与隐患

一、有关安全的几个概念

1. 认知安全

2. 风险的定义

3. 认知隐患

4. 危险源的定义

案例探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

二、为什么事故时有发生

1. 安全生产面临的困局

2. 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3. 管理者面临的难题和困惑

4. 如何提升安全管理效果

分组互动:你所在部门面临哪些安全难题与困惑?

三、风险识别之安全管理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2. 物的不安全状态

3. 管理的系统缺陷

第二讲:安全法律法规

一、风险识别之法律责任与义务

1. 新《安全法》修订历程

探索:生产安全到底是谁的责任?

互动:安全为了谁?

2. 各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

二、安全相关法律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从业人员上岗要求

 2) 从业人员权利

3)从业人员义务

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1)岗前三级培训

 2)岗前培训学时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消防义务

 2)消防原则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防治方针

 2)企业责任

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管理方针

2)单位义务

5. 工伤保险条例

1)工作时间

2)工作场所

3)认定工伤条件

4)视同工伤条件

5)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条件

圆桌会议:本单位的安全风险系统有哪些需要改进?

第三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一、工作机制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责任体系

2.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部门

3. 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互动:你所在部门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了吗?

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1. 风险辨识种类

1)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2)专项辨识

A. 特殊设计前专项辨识

B. 系统工艺等重大变化前专项辨识

C. 高危作业前专项辨识

D. 出现事故和重大隐患后专项辨识

2. 风险辨识方法

   1)风险调查辨识

2)风险评估

3. 风险评估法

   1) 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2)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3) 半定量风险评价法

4)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A.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B.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

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D. 风险矩阵评价法

E. 故障模式与影响评价法(FMEA)

F. 改进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MES)

圆桌会议:各小组选一组风险评估方法,并分享

三、保障措施

1. 管控措施

2. 定期检查

3. 现场检查

4. 公告警示

5. 信息管理

6. 教育培训

小组探讨:我们的保障措施到位吗?哪些可以完善?如何完善?

第四讲: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一、核心内容

1. 强调人人参与

2. 强调分级管理

3. 强调年/月度排查计划方案制定

4. 强调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特殊要求

二、工作机制

1. 职责分工

2. 分级管理

三、隐患排查

1. 编制事故隐患年度排查计划

2. 编制事故隐患月度排查方案

3. 明确各岗位排查频次和范围

4. 合理确定排查周期

5. 如实登记上报

小组讨论:你所在部门日常隐患排查手段有哪些?可以补充什么?

四、隐患治理

1. 分级治理

2. 明确保障措施

3. 治理督办

4. 验收销号

五、监督管理

1. 月通报

2. 明公示

3. 真激励

六、保障措施

1. 信息管理

2. 改进完善

3. 资金保障

4. 专项培训

5. 考核管理

小组互动:哪种考核手段更有效?

总结答疑

上一篇: 2022中小企业应收款项风险管理与控制 下一篇:《反垄断法》解读暨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与应对

下载课纲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