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洛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儿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而对于家长而言,如何教育好孩子也是一个非常艰巨和困难的问题。无数的家长为了孩子辅导作业而伤神,孩子每天晚上写作业到深夜也是非常辛苦,儿童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家长伤心伤肺而又无可奈何,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打破着恶性循环。
	本课程,旨在帮助家长建立自己的家庭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找的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彻底改善写作业慢,做事拖拉,学习效率低等坏习惯。让妈妈不焦虑,孩子更优秀,共享美好亲子时光。
	【课程目标】
	1. 学员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知识,建立科学教育观。
	2. 学员根据自己的家庭教育观,自主合适的教育书籍和方法论。
	3. 学员了解儿童心理类型,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
	4. 学员了解儿童的天赋,辅助儿童充分发展天赋,弥补不足。
	5. 二孩时代,应对老大的心理过渡期,平衡家庭资源的合理分配。
	6. 了解儿童差异,让儿童快乐的成长。
	【培训时间】
	1-2天(6h/天)
	【适合人群】
	每一位想要了解家庭教育的父母
	【课程特点】
	感性讲授、理性点评、案例分析、应用比对、量表测试、工具应用、视频讲解、现场演练。
	【课程内容】
	第一章 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1. 家庭教育是什么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 教育理论那么多,何去何从?
	4. 不完美的父母如何培养优秀的儿童?
	第二章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1.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 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怀疑)的冲突
	3. 学龄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 了解基本的人格发展特点,观察儿童的行为模式,了解儿童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
	7. 根据儿童人格发展发育情况,家长及时做出调整进行弥补和跟进。
	第三章 心理类型——识别孩子的天赋
	1. 心理类型,每个儿童都要自己的不同类型,所以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
	2. 两种态度:内倾和外倾
	(1)解决了哪些儿童喜静,哪些不喜欢被关注的困惑
	(2)解决了哪些儿童心情沮丧的时候需要安静的抱抱,哪些儿童需要带出去玩的困惑
	(3)解决了为什么有些儿童会“人来疯”,有些儿童会在人多场合闹脾气的困惑
	(4)解决了为什么有些儿童适应新生活很快,而有些儿童适应的很慢的困惑
	3. 四种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1)解决了如何教育话少数学好的儿童,开发优势,弥补劣势
	(2)解决了如何帮助善良的有爱心的儿童学会保护好自己感情,发展人际的天赋,建立逻辑观,不偏科的问题
	(3)解决了对于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的优势培养
	(4)解决了专注力差的孩子找的自己的天赋,尽早找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八种人,八种特点,各归其位,才能高效的成长
	第四章 再看儿童心理问题,识别症状的语言
	1. 写作业拖拉——妈妈,我好生气
	2. 学习效率低下,反复教不会——妈妈,我害怕
	3. 总是丢三拉四——妈妈,我有心事要跟你说
	4. 突然发烧——妈妈,学校里发生了我非常害怕的事情,但是我不敢告诉你
	5. 撒谎骗人——妈妈,你太忽视我了,你看看我
	6. 什么都让父母做,儿童自己都不做——妈妈,我好羞耻,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7. 格外的粘人,不能独自睡觉——妈妈,你会不会不要我?我害怕被抛弃
	第五章 二孩时代
	1. 老大的心理冲突:我是否依然被爱?我也爱弟弟或者妹妹,但是我不喜欢父母因此减少对我的爱
	2. 老二的心理冲突:妈妈是自己的,爸爸也是我自己的,哥哥或者姐姐也是我自己的,都是我的,谁都不碰。我好喜欢姐姐或者哥哥,但是我不喜欢他跟妈妈爱他
	3. 老大和老二的冲突:被偏爱一方的总是被打的很惨。我不想跟他打架,但是我不喜欢父母只爱他的时候,我很受伤
	4. 父母的教育:了解老大的需要和老二的特点,关注两个孩子的不同需要,及时给予爱和表扬,一碗水端平不等于给予一样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