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为什么在人际沟通中总是会觉得没有共同语言?
为什么在组织管理与沟通协作中冲突不断?
为什么在团队管理与协作中每个人的情绪和压力难以管理和释放?
为什么当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用于沟通时却发现效果非常有限?
我们发现高效沟通的基础是对人性的理解,是对行为风格的清晰掌握。缺少对人性的理解,多高超的技巧也帮不上忙;有了对人性的理解、对对方行为风格的理解,就能大大提团队效能。
学会倾听并理解对方、以对方认同的风格进行沟通。通过学习,学员将获得新的沟通技能,能够在工作中以增加理解人性为沟通出发点,达成工作结果并维护关系。
本课程和您一起提升自己识别他人思维模式与行事风格的能力,做到因人而异的高效沟通,管理情绪、释放压力、掌控冲突,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组织绩效。
课程收益
一:高效沟通
科学而有效的洞察人性,掌握自己和他人风格特质做到因人而异的沟通,克服沟通障碍,突破沟通瓶颈。
二:冲突管理
认知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差异化,理解不同特质的不同行事风格与沟通模式,减少非建设性的冲突,应用冲突管理模型,建立冲突契约掌控冲突。
三:情绪与压力管理
认知自我与他人的情绪,找到压力产生的原因,管理情绪释放压力。
四:批判性思维
打破思维惯性,统一底层认知。达成决策共识,推动创新;
【课程对象】各级管理者/全员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授课方式】
互动讲授 案例分析 视频分析 情景模拟 课堂演练 小组讨论 落地工具
1 、体验互动 ——将深奥的理论融入轻松体验中,在快乐学习中实践与领悟。
2 、现场演练 ——采用“情境演练”,帮助学员发现问题,精确点评。
3 、方式多样 ——讲授 案例 讨论 游戏 体验 点评 演练等多方式授
第一单元:走入沟通与自我探索
1. 沟通的目的与意义
2. 沟通能力人才测评,了解自身沟通能力。
3. 行动学习:沟通体验式游戏:千里传音,探索沟通中的障碍。
第二单元:团队共识
第1节:美国PDP版权测评-了解自我和他人的风格特质
1. 掌控特质与开拓型人才分析与情绪压力管理
2. 表现特质与激励型人才分析与情绪压力管理
3. 耐心特质与服务型人才分析与情绪压力管理
4. 精确特质与专业型人才分析与情绪压力管理
5. 整合型特质与协调型人才分析与情绪压力管理
第2节:了解自我与他人模式-促进管理与协作
1. 自信心与成就动机
2. 行事风格与工作特长
3. 精力与抗压指标
4. 观察力与敏锐度
5. 决策模式与决策风险
6. 沟通风格与行为模式
第3节:如何做到因人而异,高效沟通。
1. 向上、向下沟通与激励
如何与高支配型“控制特质的“领导、下属沟通
如何与高表达型“社交特质”的领导、下属沟通
如何与高耐心型“和谐特质”的领导、下属沟通
如何与高精确型“完美特质“的领导、下属沟通
2.行动学习:PDP沟通与管理工具的掌握练习
1. 有效激励工具表
2. 沟通防卫风格表
3. 高效沟通提升产值表
第三单元:掌控冲突。
讲授:冲突管理及掌握解决冲突模型
落地:结合工作场景,建立冲突契约。利用积极冲突来促进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行动学习:MBA经典体验式项目《红黑商战》,感受内耗的痛苦,在冲突中达成共赢
1. 什么是冲突?什么是冲突管理?
2. 掌握团队沟通与协作中良性冲突三要素
3. 工具落地:学习掌控冲突模型,建立团队冲突契约。
第四单元:批判性思维。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二:海绵式思维与淘金式思维的对比
三:批判性思维标准:
1.清晰性:可理解的;能领会含义的
你能进-步详细描述吗?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你能阐明要表达的含义吗?
2.准确性:摆脱错误或扭曲;真实的
我们怎样对其进行核实?我们怎样查明那是真实的?我们怎样查证或测试它?
3.精确性:精确到必要的详细程度
你可以更精细--点吗?你能给我更多细节吗?你能更精确吗?
4.相关性:与手头的问题相关
它如何与问题相联系?它是如何支持这个问题?它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对我们有益?
5. 深度:包含复杂性和多样相互关联
哪些因素提升问题的难度?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是什么?哪些困难是我们需要着手解决的?
6.广度:包含多重的观点
我们需要从另一个视角看问题吗?我们]需要考虑另-一种观点吗?我们需要从其他方式看待问题吗?
7.逻辑性:组合后有意义的部分;没有矛盾的
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后有意义吗?你起初的观点符合最后的论述吗?你所说的有据可循吗?
8.重要性:聚焦于重要性;不琐碎的
这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吗?这是需要聚焦的中心观点吗?这些因素中的哪些是最重要的?
9.公正性:合理的;非自私或片面的
我的想法在情境中合理吗?我考虑到了别人的想法吗?我的目的在该情境下公平吗?我使用概念的方法合理吗,或者我是否扭曲观点来谋取自己的私利?
四:批判性思维在组织中的应用
1. 不要陷入到一种思维模式,或简单相信一个观点。
2. 跳出原点突破思维边界,探询事物本质,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
3. 打破思维惯性,统一底层认知,推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