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目的
	1、基于民法典的董监高法律风险解读
	2、以《公司法》、《证券法》视角解读董监高的任职资格和禁止行为
	3、董监高面对的履职风险及应对策略
	4、董监高的胜任力模型:识别风险、读懂报表
	5、关于《国有企业董监高绩效考核办法》
	6、用好三个工具:大联合监督、信访反向调查、三个区分开来
	7、从八项规定到董监高职务消费
	新增:中国电子信息集团案例分析
	――以董监高自我保护视角解读华为长公主孟晚舟案件
	――方正集团700亿元海外美元债违约案
	――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涂昌柏超标配车案件
	第一部分:董监高的责权利及履职风险
	1、民法典关于董监高法律风险的相关规定
	――关于股权控制的9个关键点
	――股东在出资方面的责任风险
	――实际控制人关联交易风险
	――担保及税务风险
	案例: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庄敏虚假信息披露案件
	2、董监高在公司治理中的分工与制衡
	――董事会:对内掌管,对外代表
	――监事会:监督决策的执行
	――高管层:执行决策
	案例:基于公司治理的当当网公章案解读
	3、董监高的权力义务
	――董监高的任职要求
	――董监高不能兼任的规定
	――如何界定勤勉义务
	案例:昆明机场财务造假,独立董事被处罚案件
	――关于董秘和对外信息披露
	4、董监高如何履职――易会满主席的四条底线
	――不披露虚假信息
	――不从事内幕交易
	――不操纵股价
	――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案例:张亦斌披露虚假信息案件
	5、董监高的履职风险
	――与股票交易有关的风险:内幕交易、短线交易、窗口期交易、超比例减持等
	――与信息披露有关的风险: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定期报告
	――与审议程序有关的风险:关联交易、对外担保、超比例投资
	案例:五粮液关联交易案
	6、与履职风险相关的应对策略
	――对违法事件不知情、未参与
	――主观上不存在故意、事实认定方面存在不同判断
	――信赖中介机构
	――已勤勉尽责
	――职工监事的豁免权
	案例:迎驾贡酒前职工监事违法买卖股票案
	7、用好申辩权,学会自我保护
	――你的义务绝不仅是开会举手和签字
	――双刃剑: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高管的职业生涯
	――陈述和申辩的自我保护案例
	案例:佳电股份财务造假申辩报告解读
	案例:齐商银行伪造8.6亿元询证函案件
	第二部分  董监高的履职能力建设
	1、从瑞幸案件看董监高与公司治理
	――经验之一: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
	――经验之二:保证基本的商业伦理和底线意识
	――经验之三:保证高管的道德纯洁性
	2、保证董监高履职的六种思维
	――六种思维及案例运用
	案例:基于荣格视角的舞弊行为及人格分析
	3、保证董监高履职的方法论
	――望闻问切工作法
	――四不两直工作法
	――嫌疑人画像(基于大数据运用)
	案例:抓捕某分公司外逃的高管
	4、保证董监高履职的风险识别案例
	――关于塔西陀陷阱
	案例:某董事会高管尽职免责案
	――关于舆情
	案例:从池子事件看中信银行的内控缺陷
	5、董监高应对外部稽查的安全策略
	案例:某单位监听监管调查加重处罚案
	案例:陪审计事务所盘点固定资产
	第三部分:董监高“检查公司财务”的策略及运用
	1、 基于“问题和风险为导向”的财务检查
	――了解你的对象
	――方案设计比现场检查重要
	――现场检查的去程序化
	――关于结果运用
	案例:财务检查方案的反向设计
	2、穿透财务报表看够人性及潜规则的能力
	案例:3.8亿元活期存款与三重一大
	3、如何管住公司一把手
	案例: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案
	4、关于小金库
	――关于小金库的基本定义
	――查办小金库的套路和思路
	案例:利用微信群设置小金库案
	第四部分:关于董监高的考核
	1、国有企业董监高绩效管理办法解读――以四川成发集团为例
	――绩效管理的五项原则
	――绩效管理的组织架构
	――基于长期激励的董监高薪酬体系
	――考核、约束及延期兑现策略
	――精神层面的隐性激励
	案例:从马明哲的天价年薪谈起
	2、顶层设计:大联合监督机制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三权分立)
	案例:反舞弊方案的逆向设计
	――COSO假设本土化的先天缺陷
	――合规的第二道防线
	――审计:将“项目审计”升级为“事件审计”
	案例:监事会检查公司发票的实操案例
	3、关于信访举报
	――信访查办的基本要求
	――用好双刃剑
	案例:某分公司财务经理情人关系案件
	――信访举报的反向调查
	案例:基于人性假设的信访反向调查
	4、对公司管理者进行履职评价和监督的制衡功能
	――行使监督评价建议权
	――三个区别的容错机制
	――责任追究的原则及运用
	案例:为什么刘士余被调查期间称呼为同志
	5、关于董监高的职务消费
	――116项职务消费负面清单
	案例: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总会计师公款打高尔夫球案件
	――三个想在前面
	――关于显性收入的监管规则
	――从八项规定到央企负责人职务消费暂行规定
	案例:某董事长平均每天报40万元花销(中纪委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