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决策篇
一、《刘表为何叫:自守之贼》
刘表号称八固。治理荆州功绩斐然。可是,为什么却不但没有得到天下。反而连荆州都保不住呢?
1)刘表就没想过“天下”。可却处在“天下必争之地”。他不吃人人就吃他。
2)刘表的人才群落里也没有“天下英才”。唯有“蒯越”大才。可也没有天下之才。
3)为什么诸葛亮这样的天下英才不会选择刘表?
4)由此引出企业发展的瓶颈“心有多大,天地有多大”
二、《刘备为何只能偏安蜀地》
伟大的理想、尊贵的出身、深厚的德行;可却成了三国里**个灭亡之国。
1) 理想伟大么?“复兴汉室”?鲁肃、甘宁等等有识之士早就下了定论:“汉室不可复兴”。落后的理想有多大的感召力?有多少人会跟随他追求理想?
2)是后继者无能么?刘禅并不无能。
3)为什么谯周几句话就能让仅仅抵抗了两个多月的蜀汉投降?
4)蜀汉平均六户人家养一个官说明什么?
5)诸葛亮真的“治蜀有方么?”
6)引出企业管理瓶颈之一:“追求效益的方式跟上时代了么?”
三、《孙权为何能历经多朝》
“保江东观成败”左右逢源。能进取则进取。不能进取则退守。数世而亡。
1)孙权一死,江东立刻处于衰败的状态。几度权臣乱政,到孙皓时期更是奇哉怪也?为什么?“明君则强、平君则弱、昏君则亡”也
2)陆抗和诸葛恪的对比看出了什么?周而复始与不得瑟不死。
3)引出企业管理瓶颈之一:“怎么样打造百年企业”?
四《曹魏晋系统为什么能统一》
曹操出身阉宦之后。讨黄巾起家。终成一代权相。儿子曹丕代汉以后建立魏。46年后和平演变为司马炎夺位改为晋。
1)曹操的“权臣之路”
2)曹魏发展的递进之路。
3)曹魏连续不断地守卫之路。
4)羊祜临死荐杜预
5)企业管理的瓶颈之一:“企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在哪里?”
第二部分:体系篇
一、刘备的体系像社团。
1)绝对的看亲疏定位置。看班底。
2)“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明了什么?
3)关羽兵败的时候他身边的体系是什么?
4)这种体系如果进入企业管理会出现什么结果?
二、孙权的体系像家庭
1)体系中亲戚或比照亲戚的居多。“升堂拜母”
2)大家围绕一个家长而共同努力。建设美好未来。
3)大家长终还是左右体系的命运。
4)这样的体系的优势是什么?
三、曹魏晋的体系则不是一个阶段
1)前期的曹操体系---多样性的沙龙
2)曹丕以后“九品中正制”。关键在于制度化。
3)这成为一个事业成败的关键基础。
第三部分:活动篇
一、《刘备颠沛流离,后继穷兵黩武》
称帝就打仗,一下输精光。继任再打仗,家国穷叮当。后世接着打,
后浑身伤。
1)刘备的事业几乎就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从头至尾。
2)诸葛亮接手之后就是谱写了一段壮丽的“战争诗篇”。
3)后主在位20多年。姜维九次伐魏。就算如今日中国之富。九场全国性的战争会是什么结果?
4)一个事业不断地大动作。会怎么样?
二、《孙权是主动地打完,被动地打。也几乎是一直打到事业完蛋》
还好六郡八十一州皆是富庶之地。而且可能还有海上贸易。
1)孙权所有的战争几乎都是希望联合刘备吞下曹魏。消化的了么?
2)后也是打穷了。。。。
3)市场的扩展,企业的扩张。什么时候,什么程度佳?
三《曹魏体系却是吃一口消化一口》
噎着一次一次就学乖了
1)从屯田制开始
2)战争和建设均摆在重要位置。
3)在拥有一定规模以后。主动战争的数量急剧减少。
4)吃柿子捡软的捏。泰山压卵一起定音。
5)完成消化调整,时机成熟。完美收官。
6)解决刘备的“社团”给西川官员一片天日。
7)厚待刘禅给孙皓一个信息。
8)就像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一样。
第四部分:法制篇
一《诸葛亮依法治国么?》
廖立落马、李严罢官、马谡之死说明了什么?
1)马谡该死么?
2)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廖立因为这个被废黜。
3)唯独李严是按程序罢免的。
4)蜀汉无国史。一个知识分子当朝的国家没有国家历史档案馆。。。。
5)一个没有档案管理的企业。它会有完备的考核制度么?
二《孙权凭感觉治国》
前期感觉上信任,后期不信任到动用特务组织。东吴后杀一个王侯都像杀鸡。
1)对诸葛瑾的信任。
2)后期的特务化监督。
3)诸葛恪死的乱七八糟。孙亮死的不明不白。孙休死的痛痛快快。
4)换个皇帝像换门神。撕下去就可以。可偏偏不换上能干活的。
5)职务变动都没有都没有规范的企业。能不乱套?
三《曹魏起步就规规矩矩》
发令至少要以皇帝的名义。换人要严格执行换人的程序。
抢钱都要找个差不多的借口。
1)“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冤案。
2)抢钱发的是屯田令。盗墓派的是“摸金校尉”
3)两次换皇帝都是禅让,都安排隆重的程序。
4)两次大的政权更迭。都没有发生大的变乱。
5)马踏麦田,曹操是叫过行军司马问“何罪?”这是关键。
6)学学曹操。有程序,有制度。才能有效率。有成果。
第五部分:人才篇
一《刘备就那几个人儿》
死了就没人儿
1)关张赵马黄,一死蜀汉亡。
2)出师表里提到的人全是“五百年的花生---老人儿”。
3)新人一般人叫不上名字。
4)人老是不够用
二《孙权那一大堆人能记住的就周瑜、鲁肃、吕蒙加半拉陆逊》
加一块儿还干不过一个张辽
1)听话和忠诚是东吴诸将的特点。绝对哥们。
2)勇敢绝对是深植血脉。
3)胜利多数是惨胜,失败多数是惨败。
4)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4)员工都这样的话,也就只能祈祷“老板圣明”了。
三《曹体系叫得上名的文臣武将就数不过来》
谋士如云,名将如雨。
1)至少有五个诸葛亮级的智囊。
2)和关羽同级别的至少有两员武将以上。(这还是按三国演义说)就算不如。以二十个人一组叫关张赵马黄拿刀砍,估计也得累死他们。
4)曹操有左曹、右曹的官制。相当于组织部。这就是说,曹操有相对完备的干部选拔机构和制度。
5)郭嘉的职务看曹操的晋升体制。
6)从丁裴偷牛看曹操的用人。“平时尚德行,乱时尚功能”
7)和曹魏学机制、功能。渠道。这才是人才管理。
第六部分:三国演义这本书
1 它不是演义而是演绎。是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的。
因为作者本人就是政治军事家。
2 它写出了管理的精髓:“人”。用人、交人、管人。甚至骗人、杀人。
他写的是真实的人性
3它写出了任何一个事业发展的必经历程。初始的积累,成长的打拼、成熟的经验、衰亡的教训。每看一次你都会咂摸出一种全新的味道。更重要的他是那么朴实易懂。
这绝对是罗贯中先生有志图王的一次沙盘预演。
4三顾茅庐是这本书里精华的章节。也是我想与管理者共勉的。
事不是真的。道理绝不是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