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技能 > 通用管理 > 金字塔原理——逻辑思维与高效表达
适用受众:
所有岗位,所有层级人员。
课程背景:
· 有人喋喋不休、说了半天,听众仍然不知其所云、一头雾水……
·有人信心满满、汇报许久,领导却似乎还不满意、难得点头……
·有人激情四射、布置工作,下属却好像无动于衷、不领其要……
·有人通宵达旦、码字写稿,客户反馈仍是不明白,晦涩难懂……
·有人面对问题、不知所措,蒙头苦想却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
这些时常出现的现象,背后往往具有一个共同原因——缺乏逻辑。
·如何逻辑清晰地思考、有效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改善逻辑思维、有效规划思考内容、准确高效理顺内在逻辑?
·如何重点突出、逻辑清晰,怎么样搭建框架结构、组织语言顺序?
·如何用**短时间说清观点,让听众有兴趣、好理解、易记住?
·如何能快速提高思考、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是思考、表达、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逻辑思路,是**精炼和吸引人的表达方法,是条理清晰文章必需的结构,是按受众的需求理顺表达思路。
金字塔原理广泛应用于思考、沟通、表达、解决问题和开发培训课程。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是咨询业的统一标准,是事业单位、世界 500强企业通用课,是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实用工具。
课程收益: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s),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
拉•明托(Barbara Minto)首创,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金字塔原理能帮助你解决哪些问题?
掌握如何用金字塔原理思考、沟通、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性、条理性;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沟通准确高效。
思考:用全脑思维,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思考全、准、快。
书面表达、公文写作: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用金字塔搭建逻辑清晰的框架结构;归类分组、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让人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缩短写作时间,减少修改次数。
口头表达:重点突出,调理清晰,言简意赅,让听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管理下属:分配任务时,思考周到、全面、严谨,不重叠无遗漏。
培训师开发课程和讲课:能够快速搭建框架结构、组织素材,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课程目标:
了解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透过学习金字塔原理,提升思考与表达呈现技巧;
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你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
提升撰写研究分析报告的能力,以及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技巧;
提升报告的讲解技巧,能够帮助你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讲解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使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迅速使演讲表达内容直指人心!
课程特色:
辅导式培训模式,课程强调互动和练习,切实提高学员的知识、技能。案例丰富,练习紧密结合学员工作实际。
课程时长:
1-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导入
不同思维方式的特点:惯性思维;逻辑思维;水平思维;结构化思维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1、如何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2、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3、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4、运用金字塔结构的效果
情景演练:工作汇报
二、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1、 纵向关系
2、 横向关系
3、 序言的结构
三、金字塔原理的三大法则
1、MECE法则
练习:运用MECE原则增加、删减、合并、分解
案例
2、SCQA法则
S:Situation
C:Complication
Q:Question
A:Answer
3、TOPS法则
案例剖析
四、运用金字塔原理形成思维的逻辑结构
1、自上向下四步构建思维金字塔:疑问/回答式的分析推理
2、自下向上四步构建思维金字塔:各组思想的归纳概括总结
练习
3、运用四大原则来检查金字塔
4、用金字塔轻松构建逻辑思维导图
五、沟通和商务写作的TOPS原则
1、目标明确
2、内容完整
3、观点突出
4、言之有据
5、案例
6、沟通与商务写作的步骤
**步:用金字塔结构的思维导图来罗列思想要点
第二步:报告序言写作技巧及案例:SCQA方法
第三步:上下层级关系的思想要点组织方法:演绎和归纳推理方法
第四步:分组内思想要点组织方法:逻辑顺序方法的应用
第五步:思想要点的表达形式:行动性和描述性两种方法的合理使用
注意事项:适当概括,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语句
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问题明确时:陈述、分解、去掉非关键问题,建立问题逻辑树
2、问题不明确:从信息资料入手,设计与应用问题诊断框架,建立问题逻辑树
3、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
4、进行关键分析
5、综合结果,构建论证
6、呈现结果
7、头脑风暴
八、高效表达的PRES模型和2W1H模型
1、PRES模型:
P:Point
R:Reason
E:Example
S:Summary
2、2W1H模型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How怎么做
九、总结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