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文章出处:诺达名师 编辑:佚名 阅读量:0 发表时间:2020-12-23

第 一要素:目标


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中各阶段要达到的标准。它们经常是通过联系课程内容,以行为术语表达出来,而这些术语通常属于认知范围。


在我们所熟悉的一般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最常用的有如“记住”“了解”、“熟悉”、“掌握”等认知指标。


至于“分析”、“应用”、“评培训课程设价”等较高级的认知行为目标,显然也是可以表述出来的。


但是,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在情感领域中的目标,如价值、信念和态度等,虽然也可以在课程的设计中设法表述出来,但在实际中通常被忽略。课程目标在不同企业或部门、同一企业或部门的不同阶段和背景下也有所不同,即培训的需求是变化的。


第二要素:内容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有两点尤其重要,这就是范围和顺序。顺序指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范围指对课程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范围要精心限定,使内容尽可能地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具有综合性,而且还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安排。


第三要素:教材


教材要以精心选择或组织的有机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培训者。在学科课程中,教科书是最常用的教材,也几乎是必备的,在教科书的选择上,主要是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以为销售部门编写的培训教材为例:以促销活动为背景的培训,培训教案重在活动细节的量化设计,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想演练,确保促销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企业文化作为培训主题,培训教案侧重在如何达成积极向上团队共识,振奋士气的设计;


以提高销售技巧培训主题,培训教案则应更侧重于情景互动的设计,内容应是贴近终端,源于终端,才能让导购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改变不良的销售心态;以行业市场为主题的培训,培训教案则侧重于综合内容设计,内容以拓宽视野,导购充电,提高自信力等为主。


第四要素:模式


课程的执行模式,主要指的是学习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旨在促进培训者的认知发展和行为变化。


第五要素:策略


一个被普遍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判断——指令——评价”。在这一策略中,培训师分析学员的学习进展情况,判断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对学习顺序的下一个步骤作出指令,当学员完成指令后,培训师作出评价,确定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学习内容。


第六要素:评价


学科课程的评价重点放在定量的测评上,衡量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例如,在报告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时,常常用诸如A、B、C、D等人们假定能表明某种程度的成就的字母等级表示。


第七要素:组织


除了集体授课制以外,分小组教学也经常被课程设计者运用,分组教学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某种可能。


第八要素:时间


课程设计者要巧妙地配置有限的课程时间,培训师要使学生在整个课程执行期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把课堂时间看成是最有价值的。


第九要素:空间


这里的空间主要是指培训师室,还有一些特殊的空间可以利用。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研讨室、调研场所,运动场等。


诺达名师线上课程正在火热进行中,

优惠课程现在只需299元!

名师授课,实战干货

赶紧扫码查看更多吧:

咨询电话:188 9836 1497


课程开发与设计线上课程

合作伙伴